Page 256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256
不過如果仔細推敲希爾勒的說法,在他看來,處理語法規則形同是在處理
大量的邏輯題目一般,例如不斷地處理 P→Q 或 Q→-P 這類的問題,但是人類的
心靈不一樣,他可以理解或賦予 P→Q 這類題目某些意義或是從複雜的語法結構
化簡為 P→Q 這樣簡單的邏輯形式,問題的核心就在於,唯有人類的心靈或者心
智能力能夠做到不僅把”進餐廳則點餐”化為 P→Q,而且還能把 P→Q 化為”進餐
廳則點餐”或者其他句子例如”買東西則付費”,至少希爾勒面對丘奇蘭德的質疑
還是能站得住腳,而且中文房對強 AI 有一個問題:機器能夠表現出心靈狀態,就
必須處理關於心靈的理解能力問題。
第四節 小結
現在從圖靈測試以及中文房的正反回應中,我可以統整到幾個關於人工智
能觀點:
1. 機器必須要做出智能行為。
2. 機器要有理解能力。
3. 機器的理解能力需要被驗證存在。
4. 機器如果要表現出心靈狀態,必須要完全與機器運作相符合,也就是說,
如果某幾個零件驅動,它必然是跟表現出的某個心靈狀態有絕對的關連。
現在根據圖靈測試的定義,一台機器只要表現出跟人類一樣的功能狀態,
它就能被認為跟人類一樣具有思考能力,但是希爾勒的中文房測試告訴我們,思
考能力還有包含對於理解能力的問題需要解答,那麼關於人工智慧的心智能力只
有這點問題嗎?在當時對與圖靈的質疑中,就包含”機器沒有感覺”這樣的疑問,
圖靈的回答是,感覺這一類的功能狀態 , 我們可以認為是感官受外在刺激產生的
反應,如果人的感覺功能能夠如此化約,人工智慧自然能夠因為它表現出受刺激
的反應,而被承認它具有感覺功能,但是關於人的心智狀態還有其他需要更深入
討論的地方,例如主觀感受經驗。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