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3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253

第三節  中文房的反駁


                          同樣的,中文房也引來不少討論與反駁,大部分都集中在理解、語法與語

                   意、或者是意向性的爭論中,或者少部分是關於中文房本身是否可以成立,或者

                   有一種最令人費解的、對於希爾勒的中文房反駁:就算房中人不理解,那也不代


                   表整個中文房都不理解中文,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謬誤…,要理解這種反駁,我

                   必須從最簡單的反駁開始下手,一步一步推導到前面看似古怪但是實際上可能令

                   希爾勒的中文房站不住腳的反對說法。


                          在直覺上,要把中文房類比成機器要耗費太多時間,想像一下查表、對照、

                   書寫、對於一個人是很枯燥的工作,更何況是一台機器,但是我認為這個反駁一


                   點意義都沒有,在現代把電腦套入中文房,事實上我也會認為我的電腦自始自終

                   是在依照程式在行動,而且電腦的處理效率十分之快速,以至於我不認為裡面有


                   誰正在慢吞吞的執行程式,希爾勒同樣為了捍衛他的觀點可以把中文房無限擴大,

                   裡面塞滿整個地球但是絕不包括任何能夠辨別中文的人來執行工作,希爾勒的原

                   則只有一個:這幾十億人中任何人就算完成了中文寫作的工作,也依舊不會理解


                   到符號的意義是甚麼。(羅傑‧彭羅斯,許明賢、吳忠超,1993,頁 21-22)

                          但是,顯然希爾勒這樣的說法無法滿足到挑戰者,希爾勒的反駁招致了另

                   一種批評的聲音,而且更加站得住腳:如果整個中文房就是大腦,那幾十億個人


                   其實也就是大腦內密密麻麻的神經細胞而已不是嗎?如此一來,我們都能明白,

                   對希爾勒的反對方而言這並不是個別的神經細胞能否理解的問題,而是所有神經

                   細胞共同組成大腦,一齊運作,產生了心靈現象,也就有了理解或是認識經驗等


                   等的精神特性。

                          顯然,希爾勒在中文房裡面只擺上一個人比起擺上幾十億人的論證力度要


                   強力很多,但是前面的反駁是基於知識理解的角度去回擊,也就是說,要不機器

                   實際上不可能擁有對於中文有理解及想像的能力,也就無從自往復不斷的中文寫

                   作中理解到中文,要不就是,機器內部實際上像人腦一樣,散布著幾百億個被比




                                                            10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