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9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249

以互相交流,事實上我們都彼此承認並且有了預設立場:你面前的任何人會

                        思考。


                   3.  缺陷的爭論:目前機器做不到喜怒哀樂,因此以後的機器也不會做到;對圖

                        靈而言這是個歸納法的問題,而且只是在反駁機器沒有更多硬體空間處理大


                        量的資訊,但事實上我們在未來的確有可能而且確實的發明出具有更多功能

                        或者更大空間的機器。

                   4.  愛達‧勒芙蕾絲夫人(Lady Ada Lovelace)的反對:  愛達‧勒芙蕾絲夫人是世


                        界上第一部程式計算機:差分機的發明者查爾斯‧巴貝奇的妻子,她的回憶

                        錄中提到:「差分機只能依照人類輸入的指令得出結果,而無法自行創造出

                        任何東西」引申到智能機器,這是想反駁機器只能依照人的指令行事,卻不


                        會自行發掘問題解決,或者完成一張數學考卷;在這裡圖靈提出了學習機器

                        (Learning machine)的概念,透過建構模仿人類孩童心靈的機器並且透過教

                        育程式灌輸知識,將會令智能機器逐步成長為”具有創造能力”的機器。


                   5.  神經學上的爭論:機器內部不可能模仿到人類大腦的神經傳導動作,也就無

                        法產生與人類相同的智能;但是圖靈回答道模仿遊戲本身就不看重機器內部

                        的運作,而是是否只通過文字或符號就展現出人的智能。


                   6.  行為準則的爭論:要設計機器表現出人的智能,就必須要了解到人面對所有

                        問題產生的行為準則,例如痛了就叫、哭、罵,這個問題是在表明,我們不


                        可能完全掌握、而且也沒有這樣一套人類的行為準則並且輸入到機器之中,

                        讓它產生人類應有的各種回應;圖靈的回應說,這套行為準則不能被預設為


                        沒有存在,應該相反的是,要先假設其存在,然後透過科學觀察去得到這樣

                        一套準則,如此一來我們理解人類就如同理解了機器的一切一般,兩者也就

                        毫無區別。(Turing,1950,pp441-449)


                          圖靈各自回答了他對這些反駁的看法,事實上經過整理我們可以發現圖靈

                   是在闡述幾個概念而已:




                                                            6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