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4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294

接著進入到探討鄭捷事件來看,社會是如何看待殺人者的,當悲劇事件

                   發生在我們的周遭時,處在一個共存在的群體中,當我們發現一個個體像瘋子般


                   的做出非理性行為時,我們第一時間會陷落在將他劃分驅逐於我們當中那個差異

                   性的標籤,並期望訴諸於法律或醫療體系的判斷,將他監禁起來,實則也是因為


                   人們感到害怕而草率地將區別開來。但同時也產生類似以眼還眼的情緒想讓殺人

                   者為他的行為受到制裁,亦是因為我們也將他視為能為自己負責任的理性個體,

                   因此要求他能得到公平的懲罰規範,以此安撫對社會造成的傷害。最後,也還能


                   從悲劇的結果回到事件本身當中所蘊含的暴力、正義與法律之間的解構問題,看

                   見背後複雜的社會關係。緊接著也談及了小說與鄭捷事件的單一性與相似的重疊

                   性視域,是如何再被詮釋後所看見的。


                          在整個論文的架構上圍繞著小說、鄭捷事件和社會三者的關係,並從社會

                   的角度去看待殺人者如何是殺人者,以及社會是如何對待殺人者,能夠從社會文

                   明的結構去看待。除了標籤與歸因化殺人者的行為外,同時也引起正義的報應情


                   緒與生命展現的現象,從社會對殺人者的區分與要求公正判決的複雜情緒當中時,

                   也看見事件來自於行動,而行動來自於周遭的日常,以及行動背後所再現的問題


                   與反思。

































                                                            27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