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7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317

第三章  地獄梗與同理



                          當讀者看見一幅地獄梗圖時,感受到的既不是對於圖中人物的憐憫、同理,

                   也不是對於特定族群被消費取樂的憤怒,而是因這種消遣而發笑,這是否代表我

                   們失去了同理心?地獄梗中所消遣的對象,若是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


                   大多會用同理或是與正常人無異的眼光看待,但為什麼經加工成地獄梗後,我們

                   卻會發笑,是什麼因素改變,使得我們看待特定對象的態度產生了改變,想要了


                   解這點,我們就必須先了解當特定對象加上了幽默因素後產生了什麼變化,以改

                   變我們看待對象的態度。

                          本組將嘗試以兩種解釋,試圖釐清這種細微的情感區別。其一,就是假設


                   幽默改變了我們的情感判斷,以某種特殊的方式模糊或暫時遮蔽了同理心。在笑

                   如何影響我們的心智活動的研究中,主張幽默的前提是將情感拋之一旁的

                   Bergson,最能夠解釋幽默是如何改變我們的心智活動。


                          Bergson 除了為不一致理論奠定了重要的論述外,其在著作《論滑稽的意

                       236
                   義》 中試圖將那些幽默的事物(Bergson 在文中稱為滑稽)以一個公式融貫之,

                   Bergson 首先表明,幽默的前提之一,是不伴隨著情感的狀態,是完全無動於衷,

                   宛如旁觀者的心理狀態。我們可以對他人感到憐憫或愛慕,但我因他人而笑時,

                   必須在頃刻間忘記、這份憐憫或愛慕。Bergson 強調,如果在純粹理智的社會裡,


                   凡事都會變得過度嚴肅、過度同感,那一切都會變得非常嚴重,唯有暫時解脫出

                   情感,變成旁觀者,我們才有可能感到幽默,Bergson 將這種情將情感暫時放置

                   一邊的狀態稱為「心臟的暫時麻痺」,由此理論可推知,當我們接受到地獄梗並


                   且覺得其好笑時,我們的情感已被暫時放置一旁,讓幽默優先行使。







                   236   《笑:論滑稽的意義》, 1900 年出版。

                                                            18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