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8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398

上就會有所差異,人們所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的差異,即使生活在同一時代同

                   一國家中,每個人幾乎像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紀。價值與人的存在的多重向度相應 ,


                   舉例來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價值在台灣教育中,不斷的傳承給

                   後代,讓小孩覺得讀書才是高人一等,也導致「偏見」產生,價值也具有不同的


                   表現形式,從狹義的功利形態,到廣義的真善美,價值體現於不同的存在領域,

                   並蘊涵了多方面的意義。尤其一樣階級的人們,常常為了比較,而產生忌妒的心

                   理作用。要成功,要出人頭地,要比別人好,要讓家人有面子,要表現得聽話懂


                   事又有能力。會特別在意比較中自己處於劣勢,生怕自己落後,怕表現不好父母

                   老師會不愛我。在現今這個社會上,不管是什麼東西都可以產生偏見出來,偏見

                   實在是多的不勝枚舉,而人們則藉由偏見來滿足自己的私心和自尊心。




                                            第二節  對台灣建築工人的偏見


                          那人們對建築工人的偏見是什麼呢?從小到大聽到的,都是「小時候不讀

                   書,長大才去做工」、「做工沒前途」、「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些話,


                   雖然只是口語上很簡單的一段話,但是背後隱藏的含意卻非常多。它除了包含父

                   母親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出社會工作能出人頭地,更多的是說

                   著建築工人的行業只有壞沒有好,當你從事了建築工人這個行業之後,等於被冠


                   上了粗俗,沒有學歷的人。這些話語都包含了偏見的成份。筆者以以下新聞為例


                          辛苦工作養家庭…卻被嘲諷「沒前途」  工人嘆:我們不偷不搶!。


                          記者楊絡懸/綜合報導。ETtoday 新聞雲


                          「年輕不會想,長大就不成才」、「小時不讀書,長大就撿角」、「做工就沒


                          前途啦」,許多長輩常會告誡自己的小孩,小時不讀書,長大就要去做工。

                          但真的是這樣嗎?影片中,有工人受訪時表示,很多人會覺得做工很辛苦,

                          很骯髒又好像賺不到錢,就會看不起做工的人,「我們又不去跟人家偷,


                          我們是很正大光明到人家裡面這樣工作,反而要更欣賞我們。」「現在年

                                                            3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