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3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03

有一名網友卻認為,做工人也可以不髒不臭,下班後先洗臉、洗手、換衣

                          服整理一下,「自身的形象要自已保持啊」,「你都不在乎形象了,還期待

                          別人怎麼看你?」臉書社團「爆怨公社」一名工人訴苦說,他只不過是到
                          便利商店買菸,卻突然聽到後面的人說「來,後退一點,前面那個人髒又

                          臭」,轉過頭看才發現是一對母子。他聽了心裡覺得非常受傷,忍不住抱

                          怨,「小孩子的媽有必要這樣嗎?我不偷不搶靠自己也不對嗎?」台灣人

                          普遍對工人沒什麼好感,但這種觀點也是日積月累造成的,像是在工地附

                          近,經常能看見工人蹲在路邊抽菸,或是蹲在路邊喝阿比、大聲喧嘩,看

                          到這種畫面誰又會喜歡,而且休息時間、下班就不能保持整潔嗎,離開工

                          地前洗臉、洗手及換衣服,弄得清爽一點自己也愉快吧,希望做工的年輕

                          朋友共勉之。


                         那為什麼現在的人會看不起建築工人這份工作或覺得他們是社會的底層

                   呢?

                          因為生活水平的提升,藉由媒體的宣傳,大家開始注重外表的包裝。以上

                   的媒體過度的渲染,在一般認知下,普遍大眾會對「工人」產生偏見。不過,「工

                   人」在台灣給人的觀感不好會不會可能是媒體對其不斷的報導,筆者使用不同的

                   角度分析在台灣的工人受到的偏見為何,以分析、論述後從上文中可見到對於工

                   人的偏見是確實存在的,我們該如何使人們以看代上班族的眼光看待工人?筆者

                   試圖用亞理斯多德的德性論證明任何工作都有其重要性,去探討以其用至現在的

                   社會中體制是否可能成立?會遇到的困難為何?

                          工人們的外表看起來並不是那麼的光鮮亮麗,所受教育的程度也不高,因

                   此工人們就受到了歧視。那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歧視的問題呢?我們可以以亞里

                   斯多德的德性論來解決。德性是幸福人生的核心,兒童應該從小就接受道德訓練,
                   這種道德教育應該從國中或高中開始培養,教育部應該設一門通識—哲學思辨,

                   可以作為大學入學門檻的標準,這種教育主要在訓練邏輯思辨以及社會議題等等

                   的探討,而可以從這一門課中,教授倫理學的課程,也因此使學童獲得德性這一

                   概念,藉由這些哲學的教育,讓大家都保有德性,這樣這個社會上所產生的職業

                   偏見就會慢慢消失了。




                                                            8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