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1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01

最基本的教育之後,就會嘲笑這些建築工人沒知識,沒文化......。而擁有比建築

                   工人學歷高的我們,為什麼會去看不起建築工人呢?根據心理學分析,人們都希


                   望自己更好,所以人們會假設一個比我們差的人,透過比較來增加自身都優越感。

                   我們並不會把自己和學歷比我們高的人比較,因為這只會使我們感到更挫折,在


                   這個情況下,受到社會刻板印象底層的職業,建築工人,就是我們拿來比較的對

                   象。會這樣比較除了心理學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我們曲解了儒家文化:萬般皆下

                   品,唯有讀書高的意思。它本來做為一種台灣文學教育的詩詞,是為了讓人們獲


                   得功名而產生出來的,但是隨著在課堂上教授這種概念,卻沒有對這概念有更清

                   晰的理解,導致現代人誤解了他原本的意思。

                          根據網路文章「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訓到底對不對?                                       249 :  古訓


                   鼓勵讀書是好的,無論是科舉考試或者任何人才選拔制度,都是要求人們去讀「指

                   定書籍」。因為,只有學習這些指定書籍才能求取到「功名」。如果你在唐宋元明

                   清,不懂儒家、不會八股文、不看四書五經,而去看些「數學、地理」等書籍,


                   魚躍龍門的機率要大大降低。在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讀書可以讓你有競爭力,

                   但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為我們曲解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意思,導致

                   我們對不需要高學歷的工作產生了價值觀偏差。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教育」影響我們的思維甚大,而不合適的教育

                   觀念;不清楚的文學常識,導致我們對於不同工作的人的價值觀偏差。




                                                    第二節  媒體傳播


                          媒體,是我們獲取知識最方便快速的工具,但是媒體所傳播的內容也會在

                                                                250
                   無形中洗腦社會大眾,以下面幾個報導為例 ,筆者引用以下的新聞,並不是在
                   幫工人洗白,而是內文中一般人民對建築工人的看法。





                   249 毛志傑。(2018)。「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訓到底對不對?。每日頭條。
                   250 辛苦工作養家庭…卻被嘲諷「沒前途」  工人嘆:我們不偷不搶!。ETtoday 新聞雲。

                                                            6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