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0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40
前 言
現今社會學與科技的快速進步,過往價值觀(不論是本質、宗教觀,亦或是人
的價值信念)一再受到挑戰,在如此不確定的年代(後現代/碎片世代),資訊高速流
通,存在意義從本質上的被質疑彷彿一切沒有一個標準的真理或意識型態,一切
價值觀在根源被動搖,讓人無所適從,海德格說人是向死的存有,在生命有限的情
況下,一切的努力如泡影般,彷彿陷入一片虛無,誠如卡繆所言『我的靈魂與我之間
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擁有理性的我們相比一個毫無理由存
在的世界,讓一切變得如此荒謬,那人們該如何適從?
在尼采的哲學裡是重新塑造一種存有的可能性,海德格則是從存有作為切
入點,討論存有的基本概念。在一切開始前必須先釐清一個問題,什麼是「存在」,
這個問題早自希臘時代就開始討論,甚至更早前,那本專題將用海氏的觀點先瞭藉
清楚「存在」的定義;而在談「存在」相依而生的就是「時間」,在本文方面都將
以海氏的觀點去定義,進而去談虛無主義的產生,最後再以比較哲學得方式比較海
德格與尼采對於存在與虛無的看法,末段以尼采的力量意志比較海德格德良知去
論如何超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