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3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43

第二章  世界、語言、理解、闡釋、情緒



                                                        2-1 世界


                          海德格首先得從『此在』得的(一般日常性)先開始觀察,此在並不是所

                   有的能力都是在日常性中運用的。它不做出重大的決定,也不會整體上的思考自

                   己的死亡。它並不像哲學家那樣,概念式的反思自己的狀態。為了對自己研究的


                   哲學能力提出說明,甚至於反思日常狀態,海氏必須脫離一般日常性。但是哲學

                   家並不是總是處於更高級的狀態,哲學家是人,跟一般人一樣,大部分的時間還

                   是處於一般日常性,但不管是日常性此在或是處於更為高級的此在狀態中還是有


                   許多共通點。

                          此在是在世的。手機,石頭,食物,房子也是在世的。此在在世的方式跟

                   它們一樣。但此在還有另一層意思,這是其它實體所不具有的。此在會意識到並


                   熟悉這個世界,還可以意識到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並且意識到自己,也就是自我

                   意識。此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對存在的理解』。它不是自我封閉的主體,只


                   對自己的精神狀態感興趣。假如此在有自己確定的本質,而且至少部分不是自我

                   構成的話,它就可能不需要一個賴以棲居的世界。但此在只要存在或者是以它獨

                   特的方式存在,就需要與一個充滿實體的世界打交道。


                          此在的世界基本上是什麼樣子的?它並非是由一個自然實體所構成的世

                   界。和此在最為直接接觸的就是日常使用的工具及設備。例如零件、組裝機械等,


                   即此在的直接周遭的世界裏,而這個世界又指向自身之外更大的世界,指向購買

                   組成成品商品的另一個此在,以及提供基礎零件的那些人。

                          而這又反過來指向產生原料的自然世界,這個自然界不是科學所指涉的那


                   個自然,而是海德格所說的比『我們周圍世界』還要更廣闊的一個勞作的世界。

                          在上段的陳述來看海氏所指涉的是一個世界或者說是世界的一個部分,這

                   並不只是,指正在當中做某些事的此在而是更大的意指網路,首先這不涉及任何

                                                            4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