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0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90
結論
從《審判》探討了個人的生存價值和官僚體制的腐敗,這兩種角度是有互
相關聯的:一開始 K 被捕的行為顯示出以不重視個人的生存價值,再更進一步
的指出逮捕的行為是官僚體制的腐化,因為官僚制度的腐敗導致人民沒有權利反
抗、辯論,而失去生存的意義。而因為卡夫卡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除了戰爭
不斷,也受到了爸爸的影響,所以寫成《審判》把他所經歷的過程描寫出來。
從事的保險業工作也是官僚制度的腐化,對於爸爸的嚴厲管教是沒有個人自由的,
凸顯出沒有個人價值,卡夫卡對於這樣的生活感到厭煩、焦躁。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依賴官僚制度所創造出來的生活,若有一天官僚體制瓦
解,我們要該如何生活,會不會變得無所適從,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對象,或許
我們會覺得沒有官僚制度的束縛,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們可以自由的做想做的事,
但另一方面也會造成社會動盪不安,沒有一個準則來規範,官僚制度在某些方面
給人民便利,卻也給人民帶來不便。官僚體制已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不管是
以前的社會或現在的社會,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已漸漸的被不知變通的制度所填
滿,政府制定以國家或人民利益為優先考量的制度是否真的帶來成效,還是其實
是讓人民更難生活下去?我們都會對官僚體制感到不滿,但我們有什麼能力或辦
法去改變呢?
卡夫卡在晚年時透過閱讀道家思想書籍來找到另一個心靈上的安慰,藉由
閱讀中國典籍來了解不一樣的世界,以新的角度來看待不同的事物。閱讀中國典
籍是卡夫卡生命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卻給他帶來深刻的影響。卡夫卡的
一生都過著不自由、壓抑的生活,中國書籍給了卡夫卡不一樣的感受,和《審判》
形成很大的對比,因為經歷過社會的腐敗風氣所以在中國典籍找到了一種安定的
力量。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