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2019 ESC KMUTT 成果冊
P. 38

開始,我覺得很有趣。


                   二、教學心得與反思:  華語教學實務  –  教學困境與解決方法

                        我與夥伴 David 共同帶一班,由於 David 有教學經驗而我沒有,所以基本上

                   我們的分工是讓他上課,我則在底下巡視學生的狀況。學生在課堂想睡覺或是不
                   專心、滑手機很正常,所以我的工作是想辦法讓這類情形減少。看到學生上課不
                   專心,我會默默走到他旁邊看他有沒有做筆記並確認他有沒有跟上老師的速度,
                   有時甚至會問他問題,小小測驗他有沒有聽懂老師剛才所說的內容,如果他很明

                   顯不懂,我就會再用簡單的字跟他說明。David 看到上課聊天的學生也會趁機抽
                   點學生來練習造句。

                        印象深刻在上第一堂歷史文化課的時候,我好緊張,緊張到我講完下台之後

                   夥伴跟我說我的身體怎麼一直扭來扭去,別人完全能看出我的情緒,所以在第二
                   堂課開始之前,我就告訴自己要注意自己的體態,不可以再不自覺地扭動身體,
                   果真,第二堂課我就穩定許多了。除此之外,我發現不管是說故事還是解釋步驟,
                   用字不需要太精確,面對學生時反而用簡單易懂的字比較好,我們要常常站在學

                   生的角度思考,有些字講出來之後需不需要再用簡單的字解釋意思,比如說我們
                   講到台灣鬼月的 taboo,學生不懂什麼是 taboo,我就另外說明  “It means something
                   you must not do or had better not do.”

                   三、個人經驗成長與心得

                        整個活動結束,我覺得學好英文的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從國中畢業選擇讀
                   五專應英科到現在,我只在乎自己喜不喜歡、有沒有興趣,然後憑藉喜好去選擇
                   科系,但是我的家人,尤其是爸爸,他對學好外語這個概念覺得很抽象,所以當

                   初並沒有支持我的選擇。直到這次的活動,我有幸能走出台灣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們沒有人會說泰語,處在一個只能使用英語溝通的環境下,我深深體會到國際
                   語言的存在必要,也因為親自體會到了,所以現在我對當初選擇英文系的決定也
                   更加堅定、更有自信!英文是我們和學生的溝通橋樑,因為有了它,我們突破語
                   言上的障礙,能夠交換彼此的想法,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突破了第一關,卻卡在第二關。我很開心能藉由這個活動來增加自己練習英
                   語口說的時間,基本上除了我們自己私底下用中文聊天,其他時間都是講英文或

                   是一點點泰文,但是也發現了自己口說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先不說流暢度,
                   學了很多年的英文文法,真正說出來的時候卻會出現第三人稱動詞字尾加 s、be
                   動詞 is/are 等等基本的錯誤,連我自己都嚇到了,平常沒練習說英文真的會缺少
                   語感。因此,我在泰國期間就一直在思考,也許是時候來試試看線上一對一口語
                   教學平台,沒有環境就要自己創造環境!


                                                            38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