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智囊全集
P. 37
智囊全集.txt
下愤输钱于敌人。其后终日纷争,相视无敢先下手者。
(评注:金坛王石屏都篥初任建宁令,谒府,府谓曰:“县多‘骡夫’,难治,好为
之!”王唯之,然不知“骡夫”何物,讯之,即吴下“打行天罡”之类,大家必畜数人,讼
无曲直,挺斗为胜,若小民直气凌之矣。王出示严禁,凡讼有相斗,必恕被打者而加责打人
者。民间以打人为戒,骡夫无所用之,期月,此风遂息。此亦鞠公之智也。)
【译文】
鞠真卿担任润州知州时,他规定州中民众凡有斗殴的人,除按斗殴罪处罚外,另外还让
先动手的人出钱送给后还手的人。一般人都爱惜钱财,再说把钱送对方也气不过。从此以
后,每天虽然仍有许多纷争发生,但双方只瞪着眼争吵,没人敢先下手打人。
<FONT COLOR="#990000">赵豫</FONT>
赵豫为松江府太守,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故有“松江
太守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来,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譬解,因而息者多矣。此之
钩钜致人而自为名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评注:李若谷教一门人云:“清勤和缓”。门人曰:“清、勤、和,则既闻命矣,缓
安可为也?”李公日:“天下甚事不自忙里错的?”“明日来”一语,不但自不错,并欲救
人之错。按是时周侍郎忱为巡抚,凡有经画,必与赵豫议之,意亦取其详审乎?
陆子静九渊知荆门军,尝夜与僚属坐,吏白老者诉甚急,呼问之,体战言不可解,俾吏
状之,谓其子为群卒所杀。陆判“翌日至”。僚属怪之,陆曰:“子安知不在?”凌晨追
究,其子盖无恙也。此亦能缓之效,然唯能勤而后能缓,不然,则废事耳。)
【译文】
明宣宗时,赵豫担任松江府知府。他一见到来告状的告的不是紧要事,就对告状的说:
“明天再来吧!”起初人们对他这种说法都加以嘲笑,因此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民谣。
岂不知来告状的人,往往是逞一时的气恼,过了一夜气平了,或者有众人加以解劝,因而许
多就停息不再告了,比起那些费尽心机致人以罪而博取个人名声的人来,其用心的善恶真不
只有天地之别啊!
<FONT COLOR="#990000">褚国祥</FONT>
武进进士褚国祥,为湖州添设贰守,宽平简易,清守不淄。北栅姚姓者,妻以久病亡,
其父告婿殴死。公准其词,不发行。下午,命驾北栅,众役不知所之,突入姚姓家,妻尚未
殓也,验无殴死状,呼告者薄责而释之。不费一钱而讼已了矣。
(评注:赵豫以缓,褚国详以捷,其以安民为心一也。)
【译文】
江苏武进进士褚国祥,担任湖州特置州同知之职。他为人宽厚平易简朴,为政廉洁有操
守,不贪贿赂。州内北栅有一个姓姚的,妻子因久病身亡,他的岳父告他是将妻子殴打致
死。褚公准了状,但并不审讯。当天下午,命随从跟他到北栅,众衙役不知道褚公的用意,
突然闯入姚家,姓姚的妻子还没有殓棺,经尸检没有发现被殴打致死的痕迹,把告状的人叫
来数落了一顿让他走了。没有花费一个钱,一场官司处理好了。
<FONT COLOR="#990000">程卓</FONT>
休宁程从元卓守嘉兴时,或伪为(亻卒)厅印缗与奸民为市,以充契券之用。流布即广,
吏因事觉,视为奇货,谓无真伪,当历加追验,(边批:其言易入。)则所得可裨郡计不少。
公曰:“此不过伪造者罪耳,若一一验之,编民并扰。(边批:透顶光明。)吾以安民为先,
(边批:要着。)利非所急也。”乃谕民有误买者,许自陈,立与换印。陈者毕至,一郡晏
然。
【译文】
南宋休宁人程卓字从元。在他担任嘉兴太守时,有人伪造官府副职衙门的空白公文卖给
不法之徒,用来做为契约证券使用。这种东西流传得很广,书吏们办公时发现了这件事,认
为是重大问题,要不论真假,都一一追查验看,这样所罚没的钱财可增加地方不少财政收
入。程公说:“这不过是伪造者的罪责而已,如果一一追查检验,本地百姓就一齐受到惊
扰。我认为还是安定民心更重要,增加收入的事倒在其次。”于是向百姓宣布,凡有误买假
文书者,允许自己陈报,并立即给换盖真的官印。凡持假文书者闻讯都自动前来更换,全郡
依旧十分平安。
<FONT COLOR="#990000">张文懿公</FONT>
宋初,令诸路州军创“天庆观”,别号“圣祖殿”。张文懿公时为广东路都漕,请曰:
“臣所部皆穷困,乞以最上律院改充。”诏许之。仍照诸路委监司守臣,亲择堪为天庆寺
院,改额为之,不得因而生事。
(评注:一转移间,所造福于民多,所造福于国更多。)
【译文】
第 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