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18版】洛阳师范学院学生生活服务指南
P. 11
洛阳师范学院学生生活服务指南(2018 版)
河 洛 文 化
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这不仅是中国学术史的千
古之谜,更是中华文明神秘渊源之所在。河洛大地有着丰厚的文化
底蕴,走进这块土地,就不得不品味这块土地上的文化,不论您身
在何处,都有河洛文化的各种遗存伴随着您。
(一)河洛文化的定义和地域
“河”指黄河,“洛”指洛河,“河洛”指黄河与洛河交汇的
流域。河洛文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们
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根据建国以后的考古材料证实,早在北京猿人活跃在华北的时
代,河洛地区就有了最早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就目前在河洛地区
的考古发掘和调查报告表明,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20 多处,
新石器有500 多处,这些遗址对我们研究华夏早期文明和炎黄文化
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夏商周三代在河洛的活动就更加频繁。《尚
书·禹贡》在言及“豫州”时,写到:“荆河惟豫州,伊、洛、瀍、
涧,既入于河。” 伊、洛、瀍、涧四条河都在洛阳市附近汇集并
总汇于黄河。这四条河流水流都不长,瀍、涧二河水流长不过一百
里,但却在《禹贡》中有如此显赫的地位,足见河洛地区在夏代的
重要性。著名的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以及周公营洛邑都在这一地
区,以至于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到:“昔三代之居,皆
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这
就意味着河洛地区汇聚了三代的文化精华,这是河洛文化的形成时
期。公元前771 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阳,历经14 个天子,虽处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