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图解猪病防治
P. 112
(2)阿苯哒唑 10mg/kg 体重,一次口服。
(3)芬苯哒唑 10mg/kg 体重,连用 3d。
(4)伊维菌素 0.3mg/kg 体重,皮下注射;口服,0.1mg/kg 体重,连用 7d。
(5)爱比菌素、多拉菌素 用法同伊维菌素。
2.预防
(1)定期驱虫。规模化猪场要对全场的猪进行定期驱虫,种猪群每年驱虫 4 次;
后备猪在配种前驱虫 1 次;仔猪转入新圈、群时驱虫 1 次;新引进的猪驱虫后再合群。
对散养猪,母猪在怀孕前和产仔前 2 周驱虫;仔猪断奶后驱虫 1 次,间隔 4~6 周再
驱虫 1 次;引入的种猪进行驱虫。
(2)减少虫卵对环境的污染。 圈舍要及时清理,粪便和垫草发酵处理;产房和猪
舍在进猪前要彻底清洗和消毒,石灰乳加火碱对栏舍涂刷消毒对消灭虫卵有很好的效
果;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猪舍的清洁卫生,母猪转入产房前要体表洗澡消毒。
单元十一 类圆线虫病(杆虫病)
类圆线虫病又称为“杆虫病”。是由小杆科类圆属的蓝氏类圆线虫寄生于猪的小肠
黏膜内引起的。主要特征为严重的肠炎,病猪消瘦,生长迟缓,甚至大批死亡。
【病原】成虫小,体长 3.1~4.6mm。丝状食道占虫体全长的 1/3。阴门位于虫体的
中部。虫卵较小,呈椭圆形,卵壳薄而透明卵壳薄,从粪便排出时虫卵内含一蜷曲的幼
虫,虫卵的大小为(42~53)μm×(24~32)μm。(图 3-82,图 3-83)
图 3-82 类圆线虫 (×100) 图 3-83 类圆线虫(×100)
【流行特点】只有孤雌生殖的雌虫寄生。
虫卵随猪的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很快孵化出第 1 期幼虫(杆虫型幼虫)。当外界环
境条件不适宜时,第 1 期幼虫进行直接发育,发育为感染性幼虫(丝虫型幼虫);当外界
环境条件适宜时,第 1 期幼虫进行间接发育,成为营自由生活的雌虫和雄虫,雌、雄虫
交配后,雌虫产出含有杆虫型幼虫的虫卵,幼虫在外界孵出,根据条件而进行直接发育
或间接发育,重复上述过程。在直接发育中,1d 以上即可形成感染性幼虫;在间接发育
中,2.5d 即可形成感染性幼虫。
感染性幼虫经皮肤钻入或被吃入使猪感染。经皮肤钻入时,幼虫直接侵入血管;当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