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图解猪病防治
P. 108
便中分离到白色念珠菌,它们可能引起宿主发病,使其成为猪的传染源。环境中的白色
念珠菌在潮湿的条件下,可在适当的基质(如溢出的食物和垃圾)上增殖。
【临床症状】 猪上消化道念珠菌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和哺乳仔猪。在临诊上表
现为采食障碍、食欲不振和消瘦。可见整个口腔黏膜覆盖一层不易擦掉的微白色伪膜(类
似人的鹅口疮)。感染猪多因继发细菌感染而死亡。
猪下消化道念珠菌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的后期。临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和体重减
轻。这种病例多因继发细菌性感染而迅速死亡。患病的仔猪营养不良,并有慢性腹泻。
【病理变化】在舌背、咽部(较少),有时在软腭或硬腭出现直径为 2-5mm 的圆
形白斑。这些白斑可相互融合,形成大片假膜,可阻塞食管、喉头。病灶进一步向食道
扩展,并在胃黏膜上出现。在胃贲门区出现小出血灶,而在食道区、胃底部形成白色伪
膜病灶,但严重感染猪很像慢性肠炎,肠绒毛膜萎缩和黏膜增厚。伪膜去掉后,见黏膜
表面充血,很少有溃疡。在较大一些的猪中,可以从胃溃疡病灶中分离到白色念珠菌,
但这些猪在眼观上与未感染猪没有什么不同。(图 3-68,图 3-69)
皮肤感染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病变,包括表面有灰色的沉积物,表皮增厚,以及被
毛脱落。
显微病变包括上皮表面存在大量酵母菌,上皮中有深染的 1.5-2μm 长的假菌丝。
在舌部病灶中,可见乳头下腔有酵母菌和假菌丝。在感染性胃溃疡的周围,也有大量菌
和假菌丝。感染的上皮常呈退行性变化,包括上皮细胞脱落、毛细血管扩张、黏膜下层
或真皮水肿(取决于上皮表面的吸附力),以及存在炎性细胞。早期病变中,存在嗜碱
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
图 3-68 咽喉部白色伪膜 图 3-69 咽喉部白色伪膜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