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图解猪病防治
P. 103
体,燕八哥、苍蝇也可带菌,是不可忽视的传播者。
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流行过程缓慢,先有几头猪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并在猪群
中常年不断发生,流行期长。多种应激因素,如饲养管理不良,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
猪栏潮湿,猪群拥挤,气候多变和长途运输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经短期治疗的猪,
停药 3~4 周后,又可复发。
【临床症状】潜伏期长短不一,可短至 2d,长达 3 个月,一般为 7~14d。人工感染
约为 3~21d。
1.最急性型 往往见不到腹泻症状于数小时内死亡,该病例不常见。
2.急性型 病初排黄色至灰色的软便,减食,体温升高至 40~40.5℃。数小时或数天
后,粪便中含有大量半透明的粘液而使粪便呈胶冻状,多数粪便中含有血液和血凝块以
及脱落的黏膜组织碎片。同时表现食欲减退,饮欲增加,腹痛并迅速消瘦。有的死亡,
有的转为慢性。
3.亚急性和慢性型 多见于流行的中后期。亚急性病程为 2~3 周,慢性为 4 周以上。
下痢时轻时重,反复发生。下痢时粪便含有黑红色血液和粘液(如油脂状)。进行性消
瘦、贫血、生长迟滞,呈恶病质状态。少数康复猪经一定时间复发,甚至多次复发。(图
3-60,图 3-61)
图 3-60 病猪粪便含有血液和黏液 图 3-61 病猪粪便含有血液和黏液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结肠、盲肠和直肠),回盲口为其明显分界。
最急性和急性型病例表现为卡他性出血性肠炎,病变肠管肿胀,黏膜充血、出血,
肠腔充满粘液和血液。病程稍长的病例,黏膜表面见坏死点以及黄色或灰色伪膜,坏死
常限于黏膜表面。大肠系膜充血、水肿,淋巴结增大。小肠和小肠系膜淋巴结常不受侵
害。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图 3-62,图 3-63)。
亚急性和慢性型表现为纤维素性、坏死性大肠炎,肠黏膜表面形成伪膜,剥去伪膜
露出浅表糜烂面。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