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图解猪病防治
P. 99

图 3-48 肝脏肿大有坏死灶            图 3-53 肝脏有坏死点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从病猪的血
               液、脾、肝、淋巴结和肠内容物等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防制】
                    1.治疗  应尽早地治疗发病猪,首选药物为阿米卡星,其次是氟苯尼考、恩诺沙星、

               卡那霉素等。与发病猪同圈、同舍的猪群采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对于慢性病猪应及时
               给予淘汰。
                    2.预防  本病应从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等方
               面着手。在本病的常发地区和猪场,应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出生后一个月龄以上的仔
               猪均可使用。


                                              单元六  猪增生性肠病


                    猪增生性肠病(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又称增生性肠炎,是生长育
               成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在文献中描述相似病征的其他名称还有坏死性肠炎(NE)、
               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HE)、猪回肠炎(PI)。
                    临床特征  慢性病例表现为育成猪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生长迟缓;急性病例表

               现为血样下痢和突然死亡。剖检特征为小肠及结肠黏膜增厚。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回肠和
               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
                    本病现已分布世界各主要养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

                    【病原】  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菌,长约 1.25~1.75μm,宽约 0.25~0.34μm,
               多呈弯曲形、S 形或逗点状,无鞭毛和纤毛。革兰氏阴性,抗酸染色阳性,能被镀银染
               色法着色,用改良 Ziehl—Neelsen 染色法细菌被染成红色。
                    该菌在不含细胞的培养基不能生长,也不适应鸡胚生长,但在鼠、猪和人肠细胞系
               上能生长,感染细胞单层一般不出现细胞病变。该菌微需氧,环境控制在 O2∶CO2∶
               H2∶N2 为 6∶7∶7∶80,或只控制 CO2 为 5%即可生长。


                                                            98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