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图解猪病防治
P. 102

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此外,还可采集猪粪便或血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荧光试验及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等技术进行诊断。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1)实行全进全出制,有条件的猪场可考虑实行多地饲养、早期隔离断奶(SEW)

               等现代饲养技术。
                    (2)严格消毒,灭鼠,搞好粪便管理,尤其是哺乳期间应尽量减少仔猪接触母猪

               粪便的机会。
                    (3)尽量减少应激反应,转栏、换料前给予适当的药物可较好地预防该病。
                    2.药物防治  抗菌药物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常用的抗菌药有大环内酯类

               (如泰乐菌素)、四环素类、双萜烯类(泰妙菌素、沃尼妙林等)、喹噁啉类和林可霉
               素等。
                    3.免疫接种  国外已研制出猪增生性肠病无毒活疫苗,据报道能有效控制本病。

                                                   单元七  猪痢疾


                    猪痢疾(Swine dysentery)俗称猪血痢,是一种以粘液出血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猪肠道传染病,目前遍及世界各主要养猪国家。本病于 1978 年由美国引进种猪时传
               入,现已遍及我国的大部分养猪地区。该病一旦侵入,常不易根除,并可导致病猪死亡,
               生长率降低,饲料消耗率和药物防治费用增加,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原】本病主要病原体为猪痢疾短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科短螺旋体属。病菌体长
               6~8.5μm,宽 0.3~0.6μm,多为 2~4 个弯曲,有的 5~6 个弯曲,两端尖锐呈疏松卷曲的

               螺旋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有运动力和溶血性,苯胺染液着色良好。
                    猪痢疾短螺旋体为严格厌氧菌,需以胰酶消化酪蛋白大豆蛋白胨、血液琼脂或胰酶
               消化酪蛋白豆胨肉汤培养基,在 80%H2 和 20%CO2 以冷钯为催化剂的厌氧条件下进行培

               养,37~42℃培养 6d,在血液琼脂上呈现明显的溶血,在溶血区带的边缘,可见云雾状
               薄层生长物或针尖大的透明菌落。
                    本菌在结肠和盲肠的致病性不依赖于其他微生物,但结肠和盲肠固有厌氧微生物可
               协助本菌定居并导致病变严重,所以猪痢疾短螺旋体口服感染健康猪或无特定病原体猪
               可以产生症状和病变,而口服感染无菌猪则无任何症状和病变。

                    猪痢疾短螺旋体在粪便中 5℃存活 61d,25℃存活 7d,在土壤中 4℃能存活 18d。纯
               培养物在厌氧条件下 4~10℃至少存活 102d。对消毒液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氧气、
               干燥等敏感。

                    【流行病学】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以 7~12 周龄猪发病最多,其他动
               物无感染发病的报道。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猪的带菌率很高,带菌
               时间可长达数月。有的母猪虽无症状,但其粪中的病菌仍可引起哺乳仔猪感染并污染周
               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及运输工具。从病猪场的野鼠及犬中可分离出猪痢疾短螺旋


                                                           101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