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图解猪病防治
P. 95

2.细菌学检查   主要是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防制】

                    1.抓好母猪的饲养管理,保持产房的清洁,哺乳前要对乳房进行清洗和消毒,有乳
               房炎的母猪应及早治疗。

                    2.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尤其是新生仔猪的保暖防寒措施,及早哺喂初乳,并做好
               补铁补硒工作。
                    3.对发病严重的猪场,仔猪出生后 12h 内进行预防性投药(口服或注射),可减少
               发病和死亡。敏感的药物有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氟苯尼考和磺胺类药
               等。

                    4.断奶或应激时注射长效抗菌药对预防仔猪水肿病有很好的作用,也可通过饲料和
               饮水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5.免疫预防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相继研制成功了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苗,目前有三种:
               K88-K99、K88-LTB、K88-K99-987P,母猪产前 40d 和 15d 各注射 1 次,对仔猪黄痢和
               白痢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降低发病率。
                                                  单元五  猪副伤寒


                    猪副伤寒(Swine paratyphoid),又称猪沙门氏菌病(Swine salmonellosis),是由
               沙门氏菌引起的 1~4 月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或慢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常引起断奶仔猪大批发病,如伴发或继发其他疾病或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造成较
               大的损失。该病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动物生前感染沙门氏菌或食品受到污染可使
               人发生食物中毒。
                    【病原】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的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图 3-43),不产生芽
               孢,无荚膜,绝大部分沙门氏菌都有鞭毛,能运动。

                    在猪的副伤寒病例中,各国所分离的沙门氏菌的血清型相当复杂,其中主要有猪霍
               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
                    沙门氏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35~37℃,最适合 pH6.8~7.8。

               本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生长良好,形成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的中
               等大小菌落,在 SS 琼脂和 HE 琼脂上都呈黑色菌落,但猪伤寒沙门氏菌生长贫瘠。
                    沙门氏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抵抗力,在外界环境可存活数周至数
               月。60℃经 1h,72℃经 20min,75℃经 5min 可将其杀死。对化学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
               常用的消毒药均能将其杀死。

















                                                            94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