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图解猪病防治
P. 96
图 3-43 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
【流行病学】
易感性 人、各种畜禽及其他动物对沙门氏菌属的许多血清型都有易感性,不分年
龄大小均可感染,幼龄动物易感性最高。猪多发生于 1~4 月龄的仔猪。
传染源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康复猪,一部分能持
续排菌。肠淋巴结带菌的健康猪,由于运输等应激因素而排菌。
传播途径 病菌污染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另外可经精液传播和子宫内感染。
鼠类可以传播本病。健康畜禽的带菌现象很普遍,病菌潜伏于消化道、淋巴组织和胆囊
内,当外界不良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内源性感染。
流行特点 本病无季节性,但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各种应激(如天气突变)、营养障碍、寄生虫和病毒感染等可导致暴发。本病多与猪瘟
混合感染(并发或继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病程短。
【临床症状】
1.败血症型 病猪体温升高,41~42℃,食欲废绝,呼吸困难,耳、四肢、腹下部等皮肤
有紫斑,有时后肢麻痹,粘液血性下痢或便秘,病死率很高,病程 1~4d。(图 3-44,
图 3-45)
图 3-44 皮肤弥漫性红斑 图 3-45 皮肤弥漫性红斑
2.小肠结肠炎型 (亚急性和慢性型)临床常见的类型,病猪体温升高(40.5~41.5℃),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