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猪病防治
P. 13

多场式生产模式有两种方案。
                   一种是与早期断奶技术相配合的多场式生产模式,是将仔猪在较小的日龄实施断奶,

              这个时期的仔猪母源抗体还仍然存在,母猪所携带的细菌还没有传播给仔猪,将仔猪转移
              到较远的洁净的保育舍中饲养,防止母猪将病原菌传给仔猪,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早期
              断奶需要为仔猪提供高标准的代乳料。
                   另一种方案是近年来兴起的,按母猪的胎龄结构分场饲养。将初产母猪、二胎母猪、

              三胎以上母猪分别在不同场中饲养。这个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初产母猪往往带菌率较高,
              而二胎以上母猪通常带菌率较低。
                   2.实行“全进全出”管理模式   全进全出生产模式,可避免因组与组之间的设备交叉
              发生的感染,保证了对圈栏的彻底清扫和消毒,有助于控制疾病而改善生产。

                   3.坚持“自繁自养”的繁殖方针   坚持自繁自养,是为了防止频繁从外地购猪而带进
              疾病。猪场需要从外地引进猪种时,只能引自非疫区。必须了解该地区过去与现在的疫情,
              从健康猪场选购猪只。在起运前数日应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并签发检疫证书,再经本场
              兽医验证、检疫,隔离观察 1~2 月,经检查合格的健康猪只,再全身喷雾消毒,方可入舍
              混群。在隔离期间还应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没有注射疫苗的则应补注各种疫苗。

                   (四)精心管理猪群
                   合理分群,猪舍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饲养密度,做好“吃、拉、睡”
              三点定位调教,搞好清洁卫生。
                   (五)加强猪舍环境的控制

                   猪舍环境控制是通过合理设计猪舍的保温隔热性能及采光照明和给水排水系统,组织
              有效的通风换气,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供暖、降温、通风、光照、空气处理等设备来
              实现的。

                                          单元二   猪病诊断技术


                   正确诊断是防治疾病的前提。有些病猪症状典型,容易诊断,但大多数病猪症状复杂,
              难以确诊,需要多种诊断方法和手段配合,才能确诊。

                                                   一、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询问调查,查阅病史资料和现场查看,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判断,从而初步
              明确是传染病还是普通病,是群发病还是散发性疾病,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是单纯感染
              还是混合感染,为进一步确诊提供依据和线索。有些病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就可以得出初

              步诊断,或确定大致的诊断方向,有时则需要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主要临床症状,加上病理
              学和病原学检查,才可获得对疾病的诊断结论。
                   (一)根据流行病学初步诊断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疾病的流行情况,如发病时间、地
              点、传播蔓延情况和主要表现;发病猪的数量、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猪群各年龄组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疾病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或隐性的,是散发的还是流行的;疾病的初期
              表现和后期症状是否有差异;治疗经过和效果;附近其它猪场疾病发生情况等。二是过去
              的发病情况,如猪场过去有无同样或类似疾病发生;流行情况如何;发病率和病死率多少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