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猪病防治
P. 47
变的肺,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再生;毛细支气管被渗出物堵塞;肺泡组织固有
的结构被破坏,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浸润,水肿。肺门淋巴结、下颌淋巴结、肩前淋巴结
周边水肿,可见到嗜中性淋巴细胞浸润及出血。
【诊断】当急性呼吸道疾病暴发,并且猪群中大多数或全部猪被感染,尤其是在晚秋
和初冬比较寒冷的季节,应该怀疑本病。确诊需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病毒的分离鉴定 采发热初期猪的鼻液或鼻咽分泌物,加双抗后,接种于 9~11 日龄
鸡胚或流感病毒的敏感细胞,33~37℃培养 3~5d。取羊水或细胞培养物作血凝试验。如阳
性,则进一步通过补体结合试验以确定病毒型,血凝抑制试验以确定亚型;如连续传 3~5
代无血凝特性,则可判为阴性。
可采用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神经氨酸酶及其抑制试验、病毒
RNA 凝胶电泳、ELISA 等检查病原;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通过补体结合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检查抗体以确诊。
【防制】 本病尚无特异性疗法,主要是加强护理。提供清洁、干燥、温暖的环境,
尽量减少各种应激,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加入祛痰剂和抗菌药,对减轻症状,控制并发
症和继发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止易感动物与感染动物、其他动物(如禽类、鸟类)以及工
作人员的接触。
免疫接种是预防猪流感的有效措施。在欧洲和美国已商品化的猪流感灭活疫苗。
【公共卫生】 人的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引起的。其中以甲型流感引起
的危害最大,流行最广,发生最多。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每隔 2~3 年有
一次小流行,每隔二十年到三十年有一次大流行。表现为发热(腋温≥37.5℃)、流涕、
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
他韦(达菲)或扎那米韦进行预防和治疗。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鉴于人流感与猪流感的密切关系,以及猪作为流感病毒“混合器”宿主的地位, 加
强对猪流感和禽流感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是防制人类流感的重要环节。
模块二 引起繁殖障碍的病毒病
单元五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母猪发热、厌食、怀孕后
期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仔猪表现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
该病最早于 1987 年在美国发现,随后在加拿大、德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相继发生。我国
在 1996 年由郭宝清等首次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2006 年夏季以来,由该病毒
变异株引起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996
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将 PRRS 列入 B 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成员。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