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猪病防治
P. 52

粟粒大紫色斑点,有的甚至全身紫色。一旦发病,1~2d 内死亡。出现神经症状的仔猪死
              亡率为 100%。

                   20日龄以上的仔猪,症状与20日龄以内的仔猪相似,不过病程略长,病死率40%~60%。
              断奶前后有明显黄色水样稀便的仔猪,病死率可达 100%。
                   2 月龄以上的猪,症状较轻,随年龄增长,神经症状减少,多表现为沉郁、呼吸困难、
              咳嗽等。

                   母猪配种后返情率高达 90%,屡配不孕,公猪感染后,表现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
              用能力。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鼻腔卡他性或化脓出血性炎症,扁桃体水肿并出现坏死灶(彩
              图 36)。喉头水肿,气管内有泡沫样液体,肺水肿。心肌松软,心包及心肌可见出血点。

              肝脏、脾脏、肾脏有散在的灰白色坏死灶(彩图 37~39),肾脏布满针尖状出血点。胃底
              可见出血。淋巴结充血肿大。有神经症状者,脑膜明显充血、出血和水肿。流产胎儿可见
              脑壳及臀部皮肤出血,体腔内有棕褐色液体潴留,肾及心肌出血,肝、肾有灰白色坏死点。
                   还可见到公猪阴囊肿大。阴囊部的肿大是睾丸鞘膜炎性渗出的结果。

                   组织学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呈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和胶质细胞
              坏死。在病变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肝、肾的坏死细胞可见包涵体。
                   【诊断】根据本病的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本病。其特征是:
                   (1)哺乳仔猪的病死率高,且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
                   (2)仔猪发病多表现神经症状,随年龄增长,神经症状减少;

                   (3)猪群呼吸系统症状增加;
                   (4)妊娠母猪流产、死产或延迟分娩。

                   猪感染本病常呈隐性经过,因此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方法,包括血清中和试验、琼脂
              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于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检出病毒的存在。

                   随着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应用,临床上已能区分疫苗免疫动物与野毒感染动物。

              由于缺失疫苗免疫动物后不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而自然感染动物则具有该抗体,因
              此可将其区分开。目前,针对缺失的糖蛋白建立的鉴别诊断方法有:gE-ELISA、gG-ELISA、
              gC-ELISA以及gE-LAT(乳胶凝集试验)、gG-LAT等。

                   【防制】
                   治疗  本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对早期感染猪群中的哺乳仔猪应用高免血清可降低死
              亡率。

                   预防  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大量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仔猪死亡,
              感染伪狂犬病毒的猪可长期带毒。本病的控制应该是对受威胁阴性猪场实行免疫接种,对
              阳性猪场实行免疫接种和种猪群净化相结合的方法。目前本病还没有防止强毒感染的疫
              苗,接种疫苗只能减轻症状、控制疫情、减少损失。感染强毒的免疫猪,可以排毒成为传
              染源,接种疫苗后同样存在潜伏感染问题。

                   (1)疫苗种类及选择  猪伪狂犬病的疫苗有普通弱毒苗、基因缺失弱毒苗、普通灭活苗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