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猪病防治
P. 53
和基因缺失灭活苗。由于本病具有终生潜伏感染、长期带毒和散毒的特点,并且潜伏感染
随时可被激发,因此不提倡在种猪群使用普通弱毒苗。在阳性猪场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有
发生基因重组的危险。
(2)免疫程序
①灭活疫苗 留作种用的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间隔 4~6 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
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育肥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种猪(包括公
猪),第一次注射后,间隔 4~6 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 6 个月注射一次,母猪产前一个
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可保护哺乳仔猪至断奶。
②弱毒疫苗 种猪第一次注射后,间隔 4~6 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 6 个月注射一
次。仔猪断奶时注射一次,可维持到出栏。
③种猪场净化 猪场进行血清学检查,将野毒抗体阳性猪和阴性猪分开饲养,并且注
射基因缺失灭活苗,4~6 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对野毒抗体阳性猪所产仔猪,断奶后尽快隔
离饲养,16 周龄时进行血清学检查,野毒抗体阳性猪不得作种用,阴性猪可留作种用,
逐渐淘汰野毒感染猪。
单元七 猪细小病毒感染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可以引起猪的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胎儿和
胚胎的感染死亡,而母体通常并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有时也可导致公、母猪的不育。
【病原】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
基因组为单股 DNA。
细小病毒具有血凝性,能凝集猴、豚鼠、猫、鸡、大鼠和小鼠等多种动物以及人的红
细胞。
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能耐受 56℃48h,72℃2h,但 80℃5min 可使病毒失
去活力。对脂溶剂及胰蛋白酶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耐酸范围大,pH3~9 经 90min 仍稳定,
pH 值为 2 时,90min 才可将其灭活。0.5%漂白粉溶液、2%NaOH 溶液,5min 可杀死病毒。
【流行病学】
易感性 猪细小病毒在世界各地的猪群中广泛存在,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
感染,呈地方流行或散发,特别是在易感猪群初次感染时,还可呈急性暴发,造成相当数
量的初产母猪流产、产死胎等。
传染源 感染本病毒的母猪、公猪及污染的精液是主要传染源。感染母猪所产死胎、
木乃伊胎、活仔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垂直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 9 周以
上。某些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能终身带毒和排毒。公猪对本病的传播起重要作用。急性
感染期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病毒的感染力可保持几个月,污染过的猪舍在空舍 4 个半月
后仍可感染猪。
传播途径 本病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和交配感染。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环境,经消
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出生前后的猪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胎盘和口鼻。另外鼠类也可机械地
传播本病。
流行特点 本病常见于初产母猪。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免疫母猪所哺乳的仔猪可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