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猪场生产管理手册
P. 144
饲料添加用药一般适合于疾病的预防,而饮水添加用药一般适合于疾病的治疗。
猪在发生传染性疾病时,会出现食欲下降或废绝,通过混饲给药进入到体内的药物
量不足,通常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通常饮水量是饲料量的 2 倍,因此药物的饮水浓度是混料浓度的 1/2。
在疾病状态下,动物的饮水一般比较正常,发热性疾病时,还可能略有增加,
此时通过饮水添加用药,则可迅速达到治疗效果。
饮水添加给药的前提是所添加的药物制剂必须是水溶性的,否则药物会在饮水
中沉淀下来,造成用药不均而中毒或治疗无效。非水溶性制剂不可通过饮水添加。
(2)个体给药方法
如果给个别猪投药,则可在药物中加适量淀粉和水,制成舔剂或丸剂,而后助
手将猪保定,投药者一手用木棒撬开猪的口腔,另一手将药丸或舔剂投入舌根部,
抽出木棒,猪即可咽下。片剂药物也可采用本方法。
水剂药物可用灌药瓶或投药导管(为近前端处有横孔的胶管)投服。用投药导
管投药时,需将开口器(也可用木棒)由猪口的侧方插入,开口器的圆形孔置于中
央,投药者将导管的前端由圆形孔通过插入咽头,随着猪的咽下动作而送入食管内,
然后吸引导管的后端,确认有抵抗性的负压状态(此时导管近前端的横孔紧贴于食
管黏膜),即可将药剂容器连接于导管而投药,最后投入少量的清水,吹入空气后拔
出导管。给仔猪口服少量液体药剂时通常采用注射器或定量喷嘴注入口腔后自动咽
下。
(3)药物注射法
常用的注射器是钢化塑料注射器和连续注射器。
猪常用的注射针头有 3 种:即 12×20,12×25,12×38。12×20 多用于皮下注
射,12×25 多用于肌肉注射,12×38 多用于静脉和胸、腹腔注射。大公猪和老母猪
可用 16 号针头,仔猪可用 9 号针头。
猪的注射方法有肌肉注射、胸腔肺内注射、腹腔注射、后海穴注射、静脉注射
和皮下注射。大量采血时可在前腔静脉处施行。
①肌肉注射法 肌肉内血管丰富,注射药液后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又
因感觉神经较少,疼痛较轻,临床上较多应用。部位在耳后三角区或猪臀部。局部
剪毛消毒后,以盛药液的注射器针头迅速垂直刺入肌肉内 3~4cm(小猪要浅些),回
抽活塞没有回血,即可注入药液,注射完毕,拔出注射针,涂布碘酊。在使用金属
注射器进行皮下或肌肉内注射时,一般在刺入动作的同时将药液注入。
②胸腔注射法 术部位于肩胛骨后缘 3~6cm 处,两肋间进针。用 5%碘酊消毒皮
肤,注射者左手寻找两肋间位置,将针头垂直刺入猪的胸腔。针头进入胸腔后,立
即感到阻力消失,即可注入药液或疫苗。
③腹腔注射法 术部位置,大猪在右髋关节下缘的水平线上,距离最后肋骨数
厘米处的凹窝部刺入。小猪倒提保定,使其内脏下移,然后将针头刺入耻骨前缘
3~5cm 的正中线旁的腹壁内。局部皮肤用 5%碘酊消毒,针头与皮肤垂直刺入腹腔,
回抽活塞,如无气体和液体时,即可缓缓注入药液。注入大量药液时,应将药液加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