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猪场生产管理手册
P. 150

3.免疫抑制病识别

                      (1)临床识别

                      ①猪群中持续地发生一些条件性疾病,多集中在保育期和育肥前期。

                      ②病程较长,抗感且治疗效果很差,不少病猪呈恶病质状态(高度消瘦、行动
                 不便、体温异常)。

                      ③某些弱毒疫苗接种,如接种 PR 苗、MH 苗、FMD 苗诱发呼吸病综合症。

                      ④猪群中同期发生多种疾病,如 PPA、PRRS、PR、PCV、CSF、巴氏杆菌病、
                 多发性关节炎等。


                      ⑤病料中常分离出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性链球
                 菌等。

                      (2)血清学识别

                      接种后部分猪的抗体水平达不到理想水平,除了考虑疫苗问题,也要考虑免疫
                 抑制因素的存在。

                      (3)特殊识别

                      ①选择初发病或外表健康猪做总免疫球蛋白测定。

                      ②淋巴细胞活力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4)活体试验

                      选择外观健康的 10 日龄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皮下注射卡介苗一头份,40d 后,
                 左眼点旧结核菌素 1~2 滴,并在左颈部皮下注射旧结核菌素 1 头份。其后 3d 观察有
                 中度以上眼结膜炎,注射部位明显肿大者为细胞免疫阳性。否则,认为有细胞免疫
                 抑制。
                      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1)加强管理,减少各种不良应激,尤其是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管理。


                      (2)严格控制饲料品质,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从原料选择到加工贮存,
                 以及饲喂过程中输料管道和料槽的卫生管理各环节,都要考虑到如何防止霉变的问
                 题。适当地添加一些吸附剂对控制霉菌毒素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3)做好病毒病的免疫接种工作量   疫苗免疫是控制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
                 施。尤其是一些病毒病,如 PRRS、PCV-2、PR、HC、FMD、JB、细小病毒感染等,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控制方法,而疫苗免疫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一些细菌病如副
                 猪嗜血杆菌病、支原体肺炎等也有效果不错的疫苗。

                      (4)免疫促进剂    免疫期间使用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免疫效果,尤其在免疫抑
                 制状态下,更能发挥有益的作用。研究发现应用咪唑类化合物如左旋咪唑、甲硝唑、
                 西咪替丁等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微量
                 元素硒和维生素 E 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组织细胞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保
                 护细胞的完整性。近年来应用较多的益生菌类产品,对改善消化道的菌群结构,控
                                                           119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