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猪场生产管理手册
P. 99

时机选择的首要依据是母源抗体和残余抗体的影响,因此对动物群体免疫监测对选
                 择恰当的免疫时机,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成功率极为重要。

                      (5)及时发现野毒感染,净化猪群

                      免疫良好的猪群,其抗体水平具有较好的均匀度。在免疫监测中,如果发现抗
                 体不整齐,异常高水平抗体的出现,常提示有野毒感染的存在。在对未免疫动物种
                 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抗体水平是感染的主要依据。对于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免疫
                 种猪,缺失抗体的存在是种猪带毒的证据,通过淘汰或隔离野毒阳性种猪,建立伪
                 狂犬阴性猪群,可以有效净化伪狂犬病。

                       2.检测结果的应用



                      管理良好的养猪场选用相对固定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同时采用重复性和稳定性
                 良好的诊断试剂检测,其猪群的抗体应当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也就是有一个保护基
                 准线。抗体一旦偏离基准线,如大幅度升高或降低,都提示兽医技术人员关注猪群
                 免疫状况和野毒感染状况。如检测发现抗体水平低于保护值,要及时进行补免,补
                 免仍然达不到效果,则应从疫苗质量、免疫抑制病、疫苗剂量等方面查找原因,及
                 早采取措施。对于有问题的养殖场或规模小的养殖户,应通过抗体检测来检验疫苗
                 质量和免疫程序,不断改善动物的抗体状况,同时加强生物安全方面的管理,使猪
                 群免疫状况始终处于理想状态,最终达到控制疫病的目的。兽医化验员要与兽医主
                 管做好沟通,明确检测目的,按要求进行检测。并及时准确地出具检测报告。

                      如果检测出送检猪场流行某种动物疫病,应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无害化处理病死
                 畜、紧急免疫、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必要时,按照《动物防疫法》进行疫情上报。


                      在细菌病检测中,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药物,应用筛选出的敏感药物
                 进行预防或治疗。


                       (二)猪场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



                       1.血清学方法




                      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技术包括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琼脂凝胶
                 扩散试验(AGP)、血清中和试验(SNT)、血凝抑制试验(HI)、补体结合试验等。
                 目前在猪病检测中应用最多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凝集试验等。

                      (1)凝集试验

                      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与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混合,在电解质存在
                 的条件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

                      凝集反应用于测定血清中抗体含量时,将血清连续稀释(一般用倍比稀释)后
                 加定量抗原;测抗原含量时,将抗原连续稀释后加定量抗体。抗原抗体反应时,出
                 现明显反应终点的被检血清或抗原的最高稀释度称为效价或滴度。


                                                            68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