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退休3.0:高齡教育與高教轉型
P. 27
第一章
24 高齡社會與大學使命
壹、前言
大 學 的 理 念 反 應 人 們 對 於 大 學 價 值 的 期 待, 大 學 的
使命來自學者對於淑世理想的寄託。1852 年牛津學者
Newman(1801-1890) 認為大學的使命在於傳授學問,
不在發展知識。但在七十幾年之後,1930 年美國學者
Flexner(1866-1959) 認為,大學應該是走在時代的先驅,除了
人才的培養,更要發展知識。其後,Charles Van Hise 在其美
國威斯康辛大學校長任內 (1903-1918) 提倡「威斯康辛理念
(Wisconsin Idea)」鼓勵大學應以服務社會為宗旨。
觀乎高等教育價值觀,因應時代的發展趨勢,而有不同的
面貌。換言之,大學對於文明發展的定位,在於以個人、知
識或社會作為分界,形成了個人本位、知識本位和社會本位
的價值觀。個人本位的高等教育價值觀在於促進個人知識與
理智的發展;知識本位的高等教育價值觀著重在文化傳承、
知識創新、學術探求和科學研究;社會本位的高等教育價值
觀則針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
當今台灣社會正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國家發展問題,
政府已經將人口結構的快速變化,列為國安問題,並組成跨
部會小組研擬各項因應策略。大學的發展與生存,更是社
會大眾共同關心的重要課題。根據內政部公布 65 歲以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