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3 - 第五卷
P. 603

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一个国家,例如北美合
    众国,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

    速。 (325)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

    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一一土地和工人。

            (325) 参看李比希《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中的应用}}1 862年第7版,特别是
     第 1 卷《农业自然规律概论》。李比希的不朽功绩之一,是从自然科学的观点出
     发阐明了现代农业的消极方面。他对农业史所作的历史的概述虽不免有严重
     错误,但也包含一些卓见。可惜的是,他竟会不加考虑地发表这样的见解"把
     土弄得更细并且经常翻耕,会促进疏松的那部分土壤内的空气流通,扩大并更
    新受空气作用的土壤表面,但是很容易理解,土地的收益不会同使用在土地上
     的劳动成比例地增加,而是以小得多的比率增加"。李比希接着说 11 这个规律
     最先是由约翰·斯·穆勒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表述的,该书第一卷第 217
     页这样写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雇用的工人人数的增加相比,土地
     的产量以递减的比率增加,这是农业的普遍规律〈穆勒先生甚至以错误的公式
     复述了李嘉图学派的规律,因为在英国,所使用的工人的减少始终是同农业的
     进步并行的,因此,这个在英国并且为了英国而发明的规律,至少在英国是完
     全不适用的儿'这确是令人惊奇的事情,因为穆勒并不知道这个规律的根据。"
     (李比希《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中的应用》第 1 卷第 143 页和注释)且不说李比希
     对"劳动" (他所理解的劳动与政治经济学不同)一词的错误解释,无论如何"令
    人惊奇的"是,他竟把约翰·斯·穆勒先生当做这个理论的首倡者,其实,这个理
    论最先由亚当·斯密时代的詹姆斯·安德森发表,直到 19世纪初还被他在不同
     的著作379 中加以重复, 1815年,剩窃能手马尔萨斯(他的全部人口论都是无耻
     的剩窃)把它据为己有 , 380威斯特在当时也与安德森无关而独立地对此作了
     阐述, 3811817年,李嘉图把它同一般的价值理论联系起来, 382从此以后,这个
    理论就以李嘉图的名字传遍全世界。 1820年,詹姆斯·穆勒(约翰·斯·穆勒的父
    亲)把它庸俗化了, 383 最后,约翰·斯·穆勒先生也把它当做一种老生常谈的学
    派教条加以复述。不可否认,约·斯·穆勒之所以享有那种无论如何"令人惊奇"
     的权威,儿乎完全是由于类似的误解造成的。

580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