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鏡報2018年5月號
P. 25
的積極信號。
習近平將改革開放稱為「中
國的第二次革命」,並認為它不僅
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
界。的確,中國在改革開放40年間
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1990年代
以來全球化「上半場」中的成果更
是有目共睹;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
◆特首林鄭月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在會上總結香港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香港自身強項和本
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在成為 屆港府作為三方面,可為大灣區作出重要貢獻。(政府新聞處)
世界經濟增長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濟增長點。 小。這便要求粵港澳三地政府增強
的同時,更在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 大局意識,強調優勢互補、互諒互
盛行的當下主動扛起了全球化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的作為 讓,盡量避免功能重疊和不必要的
的大旗。 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競爭。
香港在此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毋 首次以特首身份出席博鰲亞洲論壇 林鄭在致辭中表示,大灣區的
庸贅述,而其在全球化進入「下半 年會的過程中,有兩點值得港人特 成功將決定於它的創新能否為灣區
場」時,更可謂大有可為。 別關注。 高品質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它
習近平在演講中公布了中國擴 其一,林鄭在出席論壇期間 能否發揮中國與亞洲其他地區以至
大開放的四項重大舉措,包括大幅 與河北省和海南省領導會面,並探 全世界的重要聯繫。這不僅是香港
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 討了香港與兩地加強合作的重點領 應該探索的,也是整個大灣區都應
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域。其二,林鄭在粵港澳大灣區分 該思考的破題要義。
及主動擴大進口。香港既擁有「一 論壇上的致辭,從三方面總結了香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粵
國兩制」賦予的制度優勢和得天 港在「創新」和「聯繫」方面可為 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
獨厚的區位優勢,可在國家擴大開 大灣區作出重要貢獻,即「一國兩 江經濟帶一起被列入國家區域協調
放的過程中佔得先機;又在包括金 制」制度優勢、香港自身強項和本 發展戰略,彼此之間應增強互鑒。
融、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領域擁 屆港府的作為。 林鄭在與河北省省長許勤的會談中
有一批成熟的雙語人才和與內地交 林鄭的首次博鰲之旅,勾勒出 表示,「不論京津冀協同發展或粵
往的寶貴經驗,可在國家深度融入 了香港與內地進一步拓展合作的兩 港澳大灣區,均為國家發展戰略,
新型全球化的環境中充分發揮「超 大關鍵字——互補和互鑒。 是國家、亞洲,以至全球未來經濟
級連絡人」乃至更加積極主動的作 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和 發展的新動力」便為開展兩地合作
用。 期許,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經濟增長 開了一個好頭。
「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 極、世界級灣區經濟帶。但從大灣 可預期的是,作為南北兩大區
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 區內「9+2」城市群各自向中央提 域協調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
行」,香港一方面可在城市規劃、 交的報告來看,「各自為政」的趨 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都將在中國推
公屋建設、綠色金融等諸多領域 勢似乎蓋過了「優勢互補」。 動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
為內地轉向高品質發展提供參考範 大灣區內各城市發展程度不 色。在全球化進入「下半場」的今
例;另一方面也可藉此促進自身產 同,更分屬「一國兩制三個關稅 天,「北看雄安、南看大灣」的發
業結構調整,進而加速形成新的經 區」,實現協調統籌的難度的確不 展藍圖正在中國全面展開。 鏡
2018年5月 鏡報月刊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