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鏡報2018年5月號
P. 82

台海兩岸




          推出針對台灣人民的惠台措施,似乎也是吸取了過
          往經驗,就如《兩岸服貿協議》,本是單純的利便
          兩岸民間經貿活動協議,對台更是利多弊少,協議
          也得當時執政的馬政府認同推動,但經一輪台灣的
          政治角力後,結果卻鬧出個佔領「立法院」的所謂
          「太陽花運動」來。兩岸磋商,交到台灣的政客手
          上,依然離不開藍綠惡鬥,最後竟讓兩岸服貿協議
          無疾而終。
             大陸國台辦透過例行記者會公布「關於促進
          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計三十一                          ◆右起:香港前財政司長梁錦松、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江素惠、海
                                                          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和光大控股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爽前來探討和剖析香
          項。十二項關於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的同                          港和台灣在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等待遇,十九項關於逐步為台灣同胞提供與大陸同                          益換政治認同」。然而過去兩岸關係的進程,基本
          胞的同等待遇。措施涵蓋企業、金融、醫療、教                           都受限於台灣政局的變化,簡言之藍上則兩岸和
          育、影視、出版等範圍,幾乎無所不包,直接讓台                          諧,一旦換綠主政則兩岸關係冷卻。期望藍營長期
          胞得到與陸胞的同等待遇。公布後,有評論認為                           執政,又或期望綠營主政有所改變顯已不切實際,與
          大陸是把統一後的對台措施提前實行;但台灣人看                          其長時間被台灣內部政局牽着走,大陸在十九大後,
          來,也很容易聯想那更像是兩岸服貿協議的變調。                          於兩岸思維上忽來個大逆轉,主動出擊,無視蔡英文
             兩岸服貿之所以被束之高閣,根本原因就是                          政府的存在,直接讓利於台灣人民,現在說來是繞過
          藍綠對抗。所謂公共政策,行政措施,通通不問利                          執政的民進黨,實際卻有繞過台灣藍綠惡鬥干擾的意
          弊,不問是非,而只問顏色,只問立場。就像在野                          義,不接觸政權而直接接觸台灣人民,爭取認同,這
          時的民進黨凡事反對,一旦綠色執政便不惜以今日                          模式台灣人民如果受落,將來就是國民黨重新上台,
          的我打倒昨日的我,黨同伐異,讓社會墜入藍綠惡                          要爭取重返政權協商模式也不容易。
          鬥的深淵之中,造成族群之間的撕裂,世代之間的                              惠台三十一項措施,對台灣人民顯然是利多消
          隔閡,人與人之間的猜疑。經歷多年的藍綠惡鬥                           息,最起碼提供人民在前途上多一個選項,但對台
          後,台灣人民也漸漸覺醒,標榜不藍不綠如柯文哲                          灣的執政黨來說,就顯然弊多利少。措施公布後,
          那樣的政治人物看來會愈受支持!                                 從官員、學者以至媒體的反應看來,幾乎都憂慮會
             三十一項措施,看名目說的是經濟文化交流合                         帶動台灣人才外流的磁吸效應,惠台措施,結果可
          作,當中不提政治,不涉台灣政權,卻對台灣政治                          能是窮台手段,最終達至統一目的,即是「行政院
          帶來不少衝擊。措施內容也頗具針對性,諸如醫療                          長」賴清德所言,中共想要併吞台灣,也不過是負
          與教育兩大系,台灣都正處相關專業人員過剩的處                          面表述,大陸追求兩岸和平統一,舉世皆知,何用
          境,又如影視和出版行業,於大陸不單能減低製作                          賴揆多言!
          成本,更能提供更多高回報的機會,當然大陸本就                              問題只是當大陸以此模式提出有關惠台措施
          是一個龐大市場。                                        後,台灣的主政者表現得手足無措,官方發言除了
                                                          酸溜溜,便看不到有何正面的、有意義的回應,遑
          惠台措施,台灣人民在前途上多一個選項                              論措施!而在野黨人除了對民進黨批判評擊之外,
             大陸對台產業,以至各行業的菁英祭出胡蘿                          到頭來也不外是期望選民在下次選舉中用選票來教
          蔔,正如「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所言,是「以利                          訓綠營吧!     鏡


          72  鏡報月刊  2018年5月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