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涅水4
P. 43
哲 思随笔
魏建良,男,生于 1969 年 12 月,大学
本科毕业,从教 26 年,现任职于镇平一高。
戒 尺
魏建良
“戒尺”是什么?长什么模样?恐怕 90 后、 穿棉裤,教鞭棍儿把里面的棉套子都抽出来,他
00 后甚至 80 后都不甚了了。在过去,戒尺有俩 一边抡教鞭一边慢慢念叨,“错误虽小,说谎失
用途,一是指佛教的一种法器,是在“皈依、剃度、 德!”我也没见过戒尺,但见识过教鞭的厉害。
传戒、说法”,以及“瑜伽焰口施食”等等的仪 戒尺在教育中也如教鞭一样,惩戒过错,警醒启
节中使用的。比较常见的,多半是用一条木块, 示,育德正品。
长约四五寸、宽厚各约一寸左右。我主要想说另 “戒尺”这个名字起得好,“戒”,警戒,
一种用,即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 惩戒;“尺”,尺度,标尺,标准。这些正是人
竹板或木板,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用具。但在现代 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嘛。
学校的课堂上,这种古朽的东东早已退出了历史 我的印象当中,不少伟大的人物都尝到过戒尺的
舞台,莘莘学子们不知什么是戒尺,更没挨过戒 滋味。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个博学
尺的惩罚,实属正常。 而又极为严厉的人,在他的三味书屋里,有戒尺,
我小时候上学时,对教鞭或教鞭棍儿印象颇 还有罚跪的规则,但是都不常用。
深。小学二年级时,一个高高个子的老者教我们, 从教二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我问过别人,
忘记他教的是语文还是数学,但印象极深的是此 别人也问过我:在施教过程中,孩子到底能不能
翁古板、严厉,常常双手背在身后,在教室里踱 “打”呢?
来踱去,背后的手指间夹着一根跟我们个子一 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做教师的
样高低的长细竹竿儿,大概是从扫把上抽取的, 首先要有“德”。一个教师的威信绝不是“打”
上面还带有没有去除干净的细小竹枝儿。此翁讲 出来的。“打”或许是一种方法,但不一定是最
课,阴阳顿挫,浅显易懂。他很少站在讲堂桌的 好的方法。
后面讲课,总是在教室里边讲边转悠,如果有谁 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孩子犯错误还
有跟学习无关的小动作,他的教鞭会不知不觉地 是不宜“打”。“打”是为了教育,是为了让孩
落在你的身上,或点一下你的头,或指一下你的 子知错、改错。
口,或挨一下你的手,或敲一下你的桌子,就是 当然,恰到好处的“打”有时候也是可行的,
那么一个轻轻的提醒或警示,我们立马全神回归 这可以打去邪气,打去傲气,打出志气,打出勇
到学习中。那一年,多少野孩子都在他的教鞭 气。但是如果你把孩子当出气筒,那你只能打出
下变得跟小绵羊一般。此翁的儿子跟我们同班, 晦气。这是一着险招,没有大匠运斧之功,不用
学习很好,一次我因为一件小事说谎,此翁的教 最好!
鞭雨点一样落在他儿子的屁股上,当时是冬天, 郭沫若小时候读书,和同伴趁老师外出,
P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