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臺科大教育學刊
P. 20

107學年度

                                  史懷哲精神‧心得分享
                      教育服務計畫















     │數位所碩一 陳重年│

       我來自偏鄉,是個不折不扣的偏鄉學童。在
     成長的歲月裡曾有許多不認識也不求回報的
     大哥哥大姊姊相伴,童年算是很快樂很幸運地
     度過了。但長大後的我不知不覺淪為世俗,忘                   │數位所碩一 陳瀅筑│
     記這樣的幸運背後有多少熱血,偶然中學姊的
     熱情邀約打動了我。此次重返偏鄉希望能找回                     在大學期間就參與多次偏鄉服務計畫,此
     童年的感動,把我的幸運分享給他們的童年。                   次因受執行計畫團隊學姊邀請,外加從未到台
                                            東進行服務,故趁著此次機會參與史懷哲教育
                                                                                   │數位所碩一 江雅倫│
       結束營隊後回到家,感動使我不停思考何 服務計畫,期能帶給台東的學童與平時課堂中
     謂作育英才這個大哉問,成長歲月中的那些不                   不同的學習內容,激發更多學習興趣。
                                                                                     在大學四年中,常會參與一些到山上、部
     求回報默默相伴的陌生人算是嗎?而我們去偏
                                                                                   落、鄉鎮服務的活動,我很喜歡接觸那裡的人
     鄉的這個行為算是作育英才嗎,抑或者是自我                     經歷了兩梯次的教育洗禮,讓我不禁地思
                                                                                   與環境,也因為參與那些活動,改變了我很多
     安慰呢?熱血的我們激盪了這些孩子們寧靜的 考這樣的營隊模式可以帶給小朋友什麼?記得
                                                                                   對於偏鄉的印象與想法,覺得很多事情如果沒
     日子後,卻又悄悄離去,就算不給任何作不到 有一次負責剪輯的夥伴問我,你覺得我如果在
                                                                                   有實際體驗就不會有體悟。而在我考上數位所
     的承諾,難道就能淡忘這種不負責任的愛嗎? 影片的最後打上「我們還會再回來」,這句話好
                                                                                   後,我開始對於未來的計劃有了一些疑問,我
     想了又想,就像世道那些憤世嫉俗的大人般, 嗎?當下我的回答是,我覺得不好,因為我們
                                                                                   該如何求助更多的資源來幫助那些真正需要
     總是為了永遠沒有結論的答案斤斤計較,卻也                   不會再回來,即使會,來的成員夥伴也不太會
                                                                                   幫助的人,還有在這裡所謂的偏鄉定義又在哪
     不願前行。轉念一想,我有沒有把我的幸運分 是同一批人,如果把這行字打上去,可能會讓
                                                                                   裡?所以我聽取了學姊們的建議,報名參加了
     享給他們的童年了呢?有的。那我們僅是孩子 小朋友有所期待,如果之後期待落空,我想他
                                                                                   暑假這場教育服務性質的營隊,希望經過這個
     未來漫漫人生中的微小片刻,是個過客不是偉                   們應該會很難過吧!
                                                                                   活動後,能認識更多想為教育服務的人,以及
     人,透過僅僅六天我們難以改變任何孩子的一                     營隊的模式相比孩子一生所受的教育,也
                                                                                   了解關山地區的文化。
     生,但每個幸運的微小片刻能陪伴孩子開心成                   許是短暫的曇花一現,但卻可以給予孩子們不
     長,而每個幸運留下來的回憶足以使他們相信                   同的學習體驗,在參與營隊的過程中,學習到
                                                                                     在關山經歷的這十八天,我開始懷念起以
     自己的幸運,而再去影響更多的孩子,這不也 不同的學習模式、教育內容,激發出孩子們對
                                                                                   前在南部地區所帶過的學生,我曾經問過學生
     是種愛嗎?我們給予孩子無私的愛,並在這一 於學習的熱情與態度。爽文國中王政忠老師曾
                                                                                   為何想要來上程式課程,學生回答是要在補習
     刻負起愛孩子的責任。                             說過「一乘一,乘一萬次,它還是一,但只要多
                                                                                   與夏令營間做選擇。至於台東關山國中這裡的
                                            了零點一,乘七次就會大於二了!」這次的營
                                                                                   孩子,有些是被學校強迫來的後段班學生,對
                                            隊,希望能是那零點一,帶給孩子們與我們不
                                                                                   於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很多學校會想要推廣機
                                            同的感動。最後,感謝一齊參與教育服務計畫
                                                                                   器人程式教育課程,但孩子們真的都想接受
                                            的夥伴們,放棄了美好的暑假時光,奮力投入
                                                                                   嗎?有孩子曾對我說過:「我們這種不會讀書
                                            偏鄉教育營隊,與大家一起共度的18天生活,
                                                                                   的,哪有什麼夢想?」當聽到這句話心中有種
                                            讓我更認識了自己,這樣的共產經驗,我會永
                                                                                   酸感,對我來說他們能力並不差也有好的學習
                                            存於心,愛你們!
                                                                                   態度,只是他們覺得自己像是被放棄的孩子,
                                                                                   所以開始放棄期望,而我們能給他們的又是什
                                                                                   麼?數位技術的給予?短暫的陪伴?還是好的
                                                                                   教育環境呢?這都值得我繼續去了解這個教育
                                                                                   環境所帶來問題,以及找出方法去解決它。
                                                                                     在這段時間中也讓我體會到,時間會使人
                                                                                   長大,但也可能會使人抹滅自己最純真的那顆
                                                                                   心,所以在面臨現實與壓力下,也別忘了自己
                                                                                   原有的夢想以及初衷。
                                                             19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