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臺科大教育學刊
P. 23
│設計一 游若妍│
相較於設計系舉辦了兩種都是針對系上的
活動(設計營與設計迎新),我認為既然要花時
間就該花在刀口上,在我高中時我的班導就曾
經告誡我一句話--「大學生有社會責任」。
在大一這年我對自己的方向很迷茫,不停
在思考究竟可以做些什麼,最終找尋到教育這
條路,恰巧這次史懷哲營隊是與教育結合,至
偏鄉教學這個活動我在還沒去之前就知道肯
定收穫會很多,關於偏鄉我有很多無知,而對
於社會來說,無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上學期
曾聽過林茂成校長的演講,他曾說過辦教育就
是一條平均分佈圖,有前端代表那些菁英式教
育,後端則是偏鄉等教育水平相較低落,我們
必須得了解整個教育的脈絡,才能找到最恰當
的平衡點。
在那場演講當中,我還記得有段很印象深
刻的話:「如果整個教育都只是講求第一志願、
成績至上這種事,那教育會變成一件很可怕的
事。」我不禁反思那過往的自己究竟在追求教
育的什麼呢?那排除我們這些屬於教育體系前
花花姊姊,儘管我就只教他們兩堂課,他們總
端的人來說,教育又算什麼呢?如果不親身經
「老師老師!」得喚著我,第一次聽我還有些質
歷與實地瞭解孩子們的心,這個問題無論是多
疑,是在叫我嗎?一直到最後一天我還是好愛
資深的教育專家都無法解惑我。
他們呼喚我,就好像我是電影中的英雄,只要
他們隨時喊一聲,無論我在多遠,我都會立刻
又說回我在這趟旅途前想找尋教育的意
到他們身旁。
義,其實我到現在還無法給自己一個準確的交
我漸漸地想著也許我不必去害怕自己走不
代,但我倒是有那麼一點想法。起初決心修習
好這條路,因為大家都是這麼上來的,沒有人
教育學程只是想給自己多一條路,那短短一學
可以在一開始就把一件事做得很好,我所需要
習我被問了好多次「以後是不是要當老師?」
做的只是準備好熱忱,然後在這條路之中找到
我總是笑而不答,或是套上我的不變回答:「沒
能持續下去的動力,我會遇到很多人,遇到各
有呀~我還在想,但多給自己一個學習機會也
種形形色色的學生、老師、家長,我會看見不同
不錯啊。」
的生活模樣,我該謹記在心的並不該是尚未去
我深怕自己無法在這條路上走得好、走得
做的害怕,我想我也並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
穩,我深怕自己容易因為一些挫折就打退堂
我可以開始以後再變得很厲害,我很喜歡一句
鼓,我還沒做好專心走這條路的心,我更怕未
話 -- 「一個老師會遇到成千上萬的學生,但一
來我無法當好一個好的老師,因為「老師」這個
個學生一生之中就只有幾個老師而已。」與此
職業跟醫生一樣,差別只在於醫生是拯救一個
同時也該明白哪些是上一代教育的弊病,我們
人的生理,而老師則是關於一個人的心理,我
就讓那些莫名的潛規則停在這吧,別再帶到下
能拯救的是一個人的心靈。我不給自己多大的
一個新世代了。
期待,只求自己別誤人子弟就好,我並不期望
十八天過了,我能卸下一身對自己的藉口
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能像我高中時的恩師一般
與推託,也許我還尚未了解教育之於我更大更
令人敬重,我害怕自己令自己失望。
深層的意義,但這條路就慢慢走吧,過程會有
但這次營隊,小朋友們管著我叫花花老師、
收穫的,我永遠比關山的孩子們得到的東西還
要多,有些事無法言傳,那我就默默地放在心
底,就像我所說的,這個世界都是等量的,那
些付出會在往後的日子裡有所回報,就讓我把
在那的十八天回憶裝箱起來,想到的時候就拿
出來回味,讓自己有個努力的目標,努力到讓
自己都沒有話說,這就是我給自己最好的交代
了。
謝謝關山,謝謝十四人,謝謝2018的夏天,
陽光明媚,我的心也豁然開朗。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