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臺科大教育學刊
P. 23

│設計一 游若妍│


       相較於設計系舉辦了兩種都是針對系上的
     活動(設計營與設計迎新),我認為既然要花時
     間就該花在刀口上,在我高中時我的班導就曾
     經告誡我一句話--「大學生有社會責任」。
       在大一這年我對自己的方向很迷茫,不停
     在思考究竟可以做些什麼,最終找尋到教育這
     條路,恰巧這次史懷哲營隊是與教育結合,至
     偏鄉教學這個活動我在還沒去之前就知道肯
     定收穫會很多,關於偏鄉我有很多無知,而對
     於社會來說,無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上學期
     曾聽過林茂成校長的演講,他曾說過辦教育就
     是一條平均分佈圖,有前端代表那些菁英式教
     育,後端則是偏鄉等教育水平相較低落,我們
     必須得了解整個教育的脈絡,才能找到最恰當
     的平衡點。
       在那場演講當中,我還記得有段很印象深
     刻的話:「如果整個教育都只是講求第一志願、
     成績至上這種事,那教育會變成一件很可怕的
     事。」我不禁反思那過往的自己究竟在追求教
     育的什麼呢?那排除我們這些屬於教育體系前
                                            花花姊姊,儘管我就只教他們兩堂課,他們總
     端的人來說,教育又算什麼呢?如果不親身經
                                           「老師老師!」得喚著我,第一次聽我還有些質
     歷與實地瞭解孩子們的心,這個問題無論是多
                                            疑,是在叫我嗎?一直到最後一天我還是好愛
     資深的教育專家都無法解惑我。
                                            他們呼喚我,就好像我是電影中的英雄,只要
                                            他們隨時喊一聲,無論我在多遠,我都會立刻
       又說回我在這趟旅途前想找尋教育的意
                                            到他們身旁。
     義,其實我到現在還無法給自己一個準確的交
                                              我漸漸地想著也許我不必去害怕自己走不
     代,但我倒是有那麼一點想法。起初決心修習
                                            好這條路,因為大家都是這麼上來的,沒有人
     教育學程只是想給自己多一條路,那短短一學
                                            可以在一開始就把一件事做得很好,我所需要
     習我被問了好多次「以後是不是要當老師?」
                                            做的只是準備好熱忱,然後在這條路之中找到
     我總是笑而不答,或是套上我的不變回答:「沒
                                            能持續下去的動力,我會遇到很多人,遇到各
     有呀~我還在想,但多給自己一個學習機會也
                                            種形形色色的學生、老師、家長,我會看見不同
     不錯啊。」
                                            的生活模樣,我該謹記在心的並不該是尚未去
       我深怕自己無法在這條路上走得好、走得
                                            做的害怕,我想我也並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
     穩,我深怕自己容易因為一些挫折就打退堂
                                            我可以開始以後再變得很厲害,我很喜歡一句
     鼓,我還沒做好專心走這條路的心,我更怕未
                                            話  -- 「一個老師會遇到成千上萬的學生,但一
     來我無法當好一個好的老師,因為「老師」這個
                                            個學生一生之中就只有幾個老師而已。」與此
     職業跟醫生一樣,差別只在於醫生是拯救一個
                                            同時也該明白哪些是上一代教育的弊病,我們
     人的生理,而老師則是關於一個人的心理,我
                                            就讓那些莫名的潛規則停在這吧,別再帶到下
     能拯救的是一個人的心靈。我不給自己多大的
                                            一個新世代了。
     期待,只求自己別誤人子弟就好,我並不期望
                                              十八天過了,我能卸下一身對自己的藉口
     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能像我高中時的恩師一般
                                            與推託,也許我還尚未了解教育之於我更大更
     令人敬重,我害怕自己令自己失望。
                                            深層的意義,但這條路就慢慢走吧,過程會有
       但這次營隊,小朋友們管著我叫花花老師、
                                            收穫的,我永遠比關山的孩子們得到的東西還
                                            要多,有些事無法言傳,那我就默默地放在心
                                            底,就像我所說的,這個世界都是等量的,那
                                            些付出會在往後的日子裡有所回報,就讓我把
                                            在那的十八天回憶裝箱起來,想到的時候就拿
                                            出來回味,讓自己有個努力的目標,努力到讓
                                            自己都沒有話說,這就是我給自己最好的交代
                                            了。
                                              謝謝關山,謝謝十四人,謝謝2018的夏天,
                                            陽光明媚,我的心也豁然開朗。
                                                             22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