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牧養經驗分享會手冊
P. 12
4、同工資格:委身、順服、訓練、評估、差遣。
三、功能:
1、縮小教會牧養、生養、治理的範圍並予以落實。
2、透過小組環境操練靈命、恩賜(敬拜、話語、權能服事、關懷)。
3、教會異象、事工的分享及傳遞最佳管道。
4、是培訓、傳承國度教會人才的訓練營。
5、成為無牆的教會,增進關懷的機動性。
6、建造生命共同體,潛移默化以生命影響生命。
7、是廣傳福音、接觸慕道友的搖籃。
伍、小組的魅力與盲點在哪裡?
一、魅力:
1、質方面:
A、小組同工→每週透過預備及帶領「小組聚會」,及「小組散會」的各種互動,在
靈命與真理不斷接受挑戰與操練,形塑許多「小牧者」。並且因「鐵三角」的同
工與分工,培養出團隊精神與屬靈領袖。
B、組員部份→藉著小組模式的運作,其信仰的態度與內涵,經互動所產生的正面
影響或衝擊,讓其屬靈生命與事奉日漸提昇。
2、量方面:
A、「質」與「量」之間是互動的,當質提昇時,使命感自然就加深,配合教會得人
系統(生養),量就不斷增加;而當量產生時,餵養慕道友的負擔就油然而生(牧
養),如此生生不息即為教會增長的元素。
B、熱情邀約新來者加入小組,使其快速產生歸屬感。
二、盲點:
1、同工的栽培→「小牧者」的養成是「小組化」的重要基礎工程,若沒有不斷充實及
操練,導致運作鬆散,其效果定會受影響。
2、同工的素質→對教會的忠心與順從,及對小組的委身,若缺乏共識或意見分歧,易
造成自傲(屬靈驕傲),甚至無法管理。
陸、小組運作的模式與目標如何?
一、聚會:
A、聚會前之預備與分工:
a、邀請 →提醒、鼓勵、準時。
b、會前異象禱告會 →小組長、服事同工提前 15-30 分鐘禱告、預備。
c、詩歌 →1 首讚美、1 首敬拜。
d、經文 →設計問題、引導帶領方式、預查(由教會安排)。
e、禱告 →為整個流程(聖靈、人、事)。
*充分預備+順從聖靈引導=成功聚會(分工是訓練領導者的良機)
B、聚會之運作:
a、破冰 →2-5 分鐘內做彼此認識或簡單遊戲互動或見證(凝聚氣氛)。
b、敬拜 →讚美(感恩、喜樂)、敬拜(深入、回應)。
c、話語 →引導式、開放式、討論式(人人參與)。
d、禱告 →公禱、權能服事,為特定對象或事工。
*好的內容+有效掌控與分工=吸引人的聚會
二、散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