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牧養經驗分享會手冊
P. 13
A、禱告網:主日禮拜前後、見面禱告、電話禱告、Line 連結禱告。
B、探訪:主導者、配搭者、守望者(鐵三角配搭)。
C、靈修生活:統一教材,領受分享(讀經分享、激發思想)。
D、聯誼:聚餐、郊遊(小組或牧區)(邀約新朋友--關係佈道法)。
柒、牧養與生養系統:
一、得人系統:幸福小組-小組佈道策略(每年 2 次週期性進行)
A、認領接觸:(此階段為福音預工,由小組執行)
a、555 釋放及綑綁禱告→每天 5 分鐘、為 5 個人、5 方面
b、關懷 →電話、小禮物、卡片。
c、探訪 →以 3 人(鐵三角)為宜,尋求聖靈滿足對方需要。
d、邀請 →參加小組、主日禮拜、團契(屬性牧區)聚會活動。
B、決志收割:佈道會、慶典主日、節慶活動、野外禮拜。(由教會策劃)
C、受洗跟進:幸福小組、生命更新營、基要真理班、進入培育系統。(由教會策劃)
二、門徒培育:
A、領袖培育中心:為全教會信徒必修課程。
B、基要真理班:為欲受洗、或對真理渴望更認知者。
C、小組預備同工訓練:小組同工之養成。
D、小組同工在職訓練:凝聚、分享、分擔、再出發。
E、全教會核心同工退修會:每年舉辦 1 次。
三、全教會靈命更新、權能事奉特會:每年舉辦 1-2 次。
結論:
面對教會小組化的衝擊,教會若仍以觀望態度自處,實為惋惜!當以寬廣的眼光和
積極的態度來瞭解和嚐試,向著神所喜悅復興之道前行。然而,「 小組」模式隨著不同
教會的領受、體驗與調整,其模式也隨之多樣化。教會牧者與長執必須先全力禱告尋求
神,依自己教會的特色與條件,來規劃進程與策略,走出完全屬於自己教會的「小組模
式」。小組的目的不是內聚,而是外展;唯有不斷注入新生命,才能激發生命的成長素,
散發基督信仰的大能。共勉之--【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