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货币的真相
P. 38

鼓励铸造几尼金币法案”。2 月 26 日议会又决定几尼价值降到 26 先令,而到了 3 月

                   26 日,新的法案又决定几尼价值不能超过 22 先令。

                        然而,当时间来到 1696 年 10 月份,市场上的几尼实际上已经降到 22 先令以下,
                   禁止黄金进口的法案也成为一纸空文。事实证明这个价格仍然太高。

                        在英格兰,一个几尼等于 22 先令的情况下,金与银的比率为 1:15.93;在等于

                   21 先令 6 便士的情况下,比率为 1:15.58;在等于 21 先令的情况下为 1:15.21。

                   在德国汉堡,金与银的比率却接近于 1:15,同等数量的黄金,用相对要少的白银就

                   可以交换到相同数量的黄金。

                        于是,当局企图通过法律阻止白银外流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借用当下的金融大

                   白话,跨国家的套利行为掏空了英格兰的白银。

                        由于大量的白银流失,皇家铸币局几乎无银可铸,到 1696 年 6 月底,只有 12%

                   的银币重新回到流通之中,货币重铸事实失败了。多年以来的货币体系混乱使得公众

                   尤其是富裕商人阶层对此非常不满,并对以当时以白银为本位的法币彻底失去信心。

                        1696 年 3 月 19 日,牛顿收到他的朋友、时任英格兰的财政大臣查尔斯·蒙塔古

                   写来的信,通知他已被任命为皇家铸币局监督,望他立即上任。清贫如洗的牛顿立刻

                   搬到伦敦走马上任。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牛顿对全国上下的货币混乱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混乱


                   和政府混乱深感痛心。然而,进入皇家铸币局的很长一段时间,牛顿只是总监,并不
                   涉及政策制定,总监只是国王在铸币局的代表,但是英格兰取消铸币税之后总监的职

                   位实际上已经几乎没有事情可做,纯粹是个闲职,同时,也因为大量白银从英格兰流

                   出,铸币局几乎无银可铸。

                        直到 1699 年成为铸币局局长之后,牛顿才正式参与到政策讨论和决策。这个时

                   候,牛顿出于某种私人感情,也认为银币应当是本位币,本位币不能被改变。然而,

                   市场给予这个知名科学家出身的新铸币局局长无情的回击,流通领域的银币前赴后继

                   地退出流通领域。

                        严峻的形势迫使牛顿改变原来的想法。在 1717 年 9 月 21 日所作的货币报告中,

                   牛顿以科学家的高度认真地分析了欧洲各国以及中国、日本、东印度的金银价格情况,

                   认为英国当时的白银短缺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并且 随着黄金的大量流入,人们

                   已经开始拒绝使用银子进行支付,即使接受银子,支付者也要付出额外的费用,还有




                                                              38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