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优化探究》高考专题复习-语文
P. 6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学生对“ 高浓度信息” 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和阅读思维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般考查客观选择题, 主要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前提下用好“ 比对法”,“ 比对法” 的
         内涵: 找得准( 找准选项与原文相一致的内容)、 比得狠( 把选项与原文内容“ 狠狠” 的比对).
           ① 找得准: 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信息前后间是否存在因果或条件关系, 仔细辨析
         有无强加关系或颠倒关系的现象;
           ② 比得狠: 比对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是否一致, 要特别注意重点词语是否一致、 关键关系是否合理、                                        重要的依据或结论是否成立.




         抢分点            论述类客观题———泛读精读结合, 圈点比对排除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 四大意识读文
       ①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 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 我们从现代天文学                               一、 文本定位意识:
   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 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                                      本文是一篇论述类文本
   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 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 甚至到20世纪50年代, 中国一                              阅读, 谈论的对象是“ 中国古
   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 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 不同年份相同                                 代的天文与历法”, 文章整体
                                                                               上按 照 时 间 的 顺 序, 梳 理 了
   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 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
                                                                               我国 天 文 历 法 的 发 展 情 况,
   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 尚书•尧典» 记载, 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乌星位于南方子
                                                                               其观点 是 “ 回 顾 与 反 思 有 助
   午线标志仲春, 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 等等.
                                                                               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②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 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 就能够预先推                                 二、 文体梳理意识:
   断季节和节气, 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 夏商时期已有历法, 只是因为文                                       第 ① 段介绍了我国早期
                                                                               的物 候 授 时 和 观 象 授 时, 这
   字记载含意不明, 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 流行过黄帝、 颛顼、 夏、 商、
                                                                               是历法出现前的情况.
   周、 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 365.25 日, 但历元不同, 岁首有异.
                                                                                   第 ② 段写掌握了回归年
       ③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完善时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
                                                                               长度以后, 历法产生.
   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 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                                          第③段, 介绍西汉到五代
   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实行的大衍历, 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 它                                    时期天文学和历法的发展.
   记载在« 新唐书 • 历志» 中, 按内容分为七篇, 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                                   第 ④ 段介绍宋代和元代
   落下闳以后, 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 到唐代李淳风时, 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                                   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
                                                                                   第 ⑤ 段分析了进入明代
   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 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 天文官员
                                                                               后我 国 天 文 学 停 滞 的 原 因,
   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 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 所谓“ 天
                                                                               并说明回顾与反思的意义.
   垂象, 见吉凶”, 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 并加以趋避.
                                                                               三、 筛选勾画意识:
       ④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 达 25 部, 其                                  请在文本中圈点勾画出
   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 连续使用了 360 年, 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 观测数                                重要 的 词 句, 如: 1. 年 代 时
   据最精, 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 在世界处于领先                                    间; 2. 修饰限制词语; 3. 有助
   地位; 大型仪器最多, 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 演示、 报时于一身, 是当时世界上                                于理清 文 章 思 路, 避 免 逻 辑
                                                                               错误的词语.
   最优秀的天文仪器; 恒星观测最勤, 平均不到 20 年一次.

                                                                            
                                                —   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