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读写有方
P. 42
写有方 XIEZUO TEXUN XIEZUO TEXUN 写有方
何下手,进而容易出现强行套用、东拉西扯等问题。 文章开篇首先概括漫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标准因人而异。
在确立文章的观点后,作者在主体部分安排了三个分论点,从几个方面阐释观
第二,理论上讲,面对就事论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生可围绕材料来发
点的准确性。首先联系当前的高考形式,然后拓展到中国的京剧艺术,最后延
表议论;面对观点立意型作文,学生可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后各抒己见。但在
伸到真人秀栏目等等。环环相扣,层次清晰,主题集中,内容详实,观点鲜明,
实际操作中,面对考场作文,学生可能难以明确文题究竟是属于就事论理还是
语言朴实。中心句不断出现,文章卒章显志。
属于观点立意,于是便在二者之间来回徘徊,一会离开材料,一会回到材料,
一会立意,一会闲谈,导致文章不伦不类。 具体得分:57(内容 19 分 + 表达 20 分 + 发展 18 分 = 57 分)
佳作示范 标准因人而异 牛刀小试 一、原题呈现
——河南考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 35 年里亲手加工过数
对每个人来说,都有衡量自己的标准,即使在社会的统一标准下,自己的
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
标准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准则!就如同漫画中的两个孩子因不同的成绩不同的
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
标准得到了不同的对待。这看似好像不公平,但事实上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
这种公平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的,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标准,是对你最好的要 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
求。 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
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
标准因人而异。时下正是高考之际,是决定每个人命运之际。高考的成绩
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
决定你的何去何从,决定你的工作、未来。但我想说:不论成绩如何,都坦然
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
对待,毕竟你不能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清华、北大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
允许有一丁点瑕疵。
我们要很公正地看待问题。即使你以后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好的收入,但做
好自己,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成功与否,在平凡中做好自己也是成功! 这些人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工匠精神”。
标准因人而异。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一个人在唱京剧而且是花旦,大家纷纷 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
觉得唱得不好;但当镜头拉近后发现是一个外国老汉在唱,大家纷纷叫好。京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剧作为我们的国粹,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科班出身自然要求很高,
但若是外国老汉那就另当别论了。汉语被公认是一门最难学的语言,而京剧的 二、写作点拨
唱腔则更为复杂,别说外国人,就连我们自己都很难学会。如此看来,外国老
①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工匠精神,追求敬业,更追求专业;在于耐心,
汉能上台表演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们何必再较真和京剧演员对比呢?
更在于专注;注重一丝不苟,更注重精益求精。
标准因人而异。浙江卫视一档真人秀《来吧!冠军》通过设置关卡来使明 ②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赵州桥、天安门,这是中国工匠精神活着的文物;
星与奥运冠军进行比赛,但艺人们可以使用道具来给冠军们增加难度。或许有 京都料理之神、寿司之神、天妇罗之神,那是日本“匠人精神”不老的记忆。
人看后,会对冠军抱不平,认为既然是比赛就要有公平的对待。但这作为一档 不独中国和日本,瑞士的制表师能不借助电脑和机械,一把镊子、一副眼镜,
真人秀节目,本身就是在轻松之余为大家送上欢乐,若是真让冠军与明星们比 组装出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表芯,法国的高级皮具师、德国的跑车发动机调校
赛,这样毫无悬念的比赛不会有人想看的。对冠军而言在面对明星们的挑战若 师、捷克的水晶工艺师,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技艺,创造出一件又一件完美的
还能轻松应对,这样不仅会增加比赛效果,同时还会增加人们对冠军的敬佩。 艺术品。
标准因人而异,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
③工匠精神的现实处境:如今,一些企业与个人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
标准因人而异,能力越大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就可以更高。同样也没有必 带来的即时利益,而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当中国变为世界工厂,当机器替代
要为没有达到标准而沮丧,这始终都是评判自己的标准。 了灯下工人的双手,当人们对千篇一律的电子产品热情不已时,我们的工匠精
神正渐走渐远。
这是 2016 年河南高考作文标杆卷一号文。本文标题醒目,切合漫画的寓意。
42 读写有方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报刊精萃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