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伤寒论善缘图解
P. 5
本 燥(陽明之上,燥氣主之,故也)
陽明
中氣 太陰(脾與胃為表裏)
本經之標、本、中三氣
標(主外) 陽明
(以下承接上太陽經)太陽之寒邪未盡,勢必傳于陽明,則治陽明,必兼治太陽,若全
病 不見太陽之經症、腑症病情,獨見陽明之經症、腑症,則專治陽明,方為合法。當知寒
機 邪走入燥地,即從燥而化為燥邪,乃氣機勢時之使然也(寒邪化燥,乃本經病機主腦)。
陽
明
經
證
解
前額連眼眶脹痛,鼻築氣而流清,發熱不惡寒,此際寒邪初入陽明之經,
寒氣尚有一線未化盡,故還見築氣流清涕之寒形,漸漸發熱不惡寒(不惡
寒三字,便是寒邪俱化為熱也)。邪在經尚可解肌,故用葛根湯以解肌,俾
經 邪從肌肉而出(陽明主肌肉,故也),此本經淺一層立法也。服此方而邪若
病 解,則病癒。
(
本
經 設若不解,有傳少陽之經,而不傳本經之腑,有傳本經之腑,而不傳少陽之
自 經者出矣(便是分途處)。
病
)
若本經經症,合少陽之經症,名二陽合病,即以二陽之法治之,如葛根湯合柴胡湯
是也。
若本經經症,而傳入本經之裏,則現口燥心煩,汗出惡熱,渴欲飲冷(這便是裏症
情形)。此刻全無一點寒形,儘是一團燥熱之邪氣,盤據胃中,兼之胃乃多氣多血
裏症 之府,邪熱之氣,又合胃中之氣,二火交煽於中,則邪熱熾矣。熱甚則血虧,故口
燥心煩,熱蒸於外,故汗出,內熱太甚,則乞救于外之水而欲為之撲滅,故大渴飲
冷,仲景用白虎湯以救之,有不使邪熱歸腑之意,深一層立法也。
變
症
設若白虎力輕,未能撲滅其邪熱,邪即入腑,便見張目不眠,
聲音響亮,口臭氣粗,身輕惡熱,大便閉塞等情,此際邪已歸腑。邪
至腑中,熱已過盛,熱盛必將腸胃中之血液灼盡,即腸胃中所存宿穀
糟粕中之津液,亦必灼盡。胃中枯槁,陰氣不得上交,所以張目不眠,
腑症 胃火旺極,故聲音響亮,口臭氣粗,身輕惡熱,腸胃此際,無一毫血
液運其糟粕,故大便閉塞,通身上下不啻一盆烈火。若不急為撲滅,
頃刻將周身血液灼盡,臟腑有立壞之勢也,主以大、小承氣湯,苦寒
陡進,推蕩並行,火邪一滅,正氣庶可複生。即有痞滿實燥堅言嚴語狂
走等情,皆緣熱邪所致,俱當以此法為主,不可因循姑惜,釀成脫症
之禍矣(陽旺極,而陰必立消)。
美國雙桂書院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