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伤寒论善缘图解
P. 6

本             火(少陽之上,相火主之,故也)
          少陽


                                                                中氣                  厥陰(肝與膽為表裏)
                                   本經之標、本、中三氣



                                                             標(主外)                         少陽






                                             (以下承接陽明經)如陽明之邪未罷,勢必傳于少陽,則治少陽,必兼治陽明

                                    病        ;如全不見陽明之經症、腑症,而獨見少陽之經、腑症者,則專治少陽,方為
                                    機        合法。
             少
             陽
             經
             證
             解


                                            經症者何?頭痛在側,耳聾喜嘔,不欲食,胸脅滿,往來寒熱是也。夫寒

                                            邪之客氣,每至陽明燥地而化為燥邪,燥邪之客氣未盡,遂傳入少陽(客
                                            寒至陽明,從燥而化為燥邪,燥邪入少陽,為病機主腦)。蓋少陽主樞,
                                 經          有樞轉陰陽之道,今因燥邪之客氣幹之,阻其少陽條達之氣機,正邪相擊
                                 病          ,故兩側頭痛作矣(耳前後兩側,俱屬少陽),膽脈入耳,燥邪幹之,清
                                 (
                                 本          竅閉塞,耳遂驟聾;木原喜乎條達,嘔則氣動,木氣稍泄,病故喜嘔;木
                                 經          氣不舒,上克脾土,土畏木克,故不欲食;胸脅者,肝膽所主之界限也,
                                 自
                                 病          肝膽不舒,脹滿並作(即此便可悟客氣之過也。客氣詳附解)。少陽與太
                                 )          陰接壤,係陰陽交界之區,故曰半表半裏。邪附於膽,出與陽爭則熱,入
                                            與陰爭則寒(陽指陽明,陰指太陰),故有寒熱往來也。主以柴胡湯,專

                                            舒木氣,木氣得舒,樞機複運,邪自從樞轉而出,此本經淺一層立法也。










                                                         即其所處之界,分而言之也。邪在三陽,俱以表稱;邪在三陰,俱以裏論
                                                         。半表者從陽分(少陽與陽明太陽為一家也),半裏者從陰分(少陽與太
                                                         陰接壤,太陰與少陰厥陰為一家也),故諸書言瘧病不離少陽,因其寒熱
                                         半表半裏症           之往來而決之于少陽也(表邪之為病,寒熱無定候;瘧邪之為病,寒熱有
                                                         定候。以此別之)。邪在少陽,不能從樞轉而出,直趨陽明地界。陽明主
                                                         燥,故病者發熱(即熱瘧也);邪苟不趨陽明,而專趨太陰。太陰主寒,
                                                         故病者發寒(即寒瘧也)。學者能于寒熱二字,探其輕重,則治瘧不難也。
                                 變
                                 症



                                                            用藥未當,邪不即出,則必入腑,即現口苦、咽幹、目眩(六字乃本經腑

                                            腑症            症提綱),此際燥邪入腑,合本經標陽,燥與熱合成一家,熱甚則膽液泄
                                                          ,故口苦、咽幹;肝開竅於目,與膽為表裏,表病及裏,裏熱太甚,必傷
                                                          肝中所藏之血液,故目眩。主以黃芩湯,清其裏熱,裏熱一解,邪自滅亡
                                                          ,此本經深一層法也。

       美國雙桂書院 製作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