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Adobe Photoshop PDF
P. 77

东京佐尔格小组与 30 年代的日苏关系



              不会对苏联有多大威胁、中日战争将持久化,特别                            京: 岩波書店,2003:180-188.
              是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中,日本不希望冲突扩                                [6] 林三郎编著 . 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 [M]. 吉林省哲学社
              大化等的见解时,斯大林不肯轻易相信,并认为佐                            会科学研究所日本问题研究室译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38]
              尔格是日本间谍,曾试图将佐尔格召回国清洗 。                            1979:41.
              斯大林对佐尔格的不信任,主要与国内的大清洗有                                [7] 林三郎编著 . 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 [M]. 吉林省哲学社
              关,因为他担心佐尔格的情报过于轻视日本的威胁,                           会科学研究所日本问题研究室译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会增大苏联远东军对日作战的可能性,尽管他认为                            1979:34-35.
              苏日战争不可避免。但这并不表示斯大林认为佐尔                                [8] 林三郎编著 . 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 [M]. 吉林省哲学社
              格的情报不重要,相反,1937 年 12 月 14 日红军第                    会科学研究所日本问题研究室译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四局送来的一些佐尔格的分析报告,都保存在他的                            1979:63-65.
              个人藏书中。这些报告指出了日军入侵苏联远东地                                [9] リヒアルト · ゾルゲ . 獄中手記: ゾルゲ事件 [M]. 東
              区的可能性,也表示日本不希望对苏联的进攻长期                            京: 岩波書店,2003:215-223.
                 [39]
              化 。而且,东京都市递信局破译的电报也表明:                                [10]F.W. 狄 金,G.R. 斯 多 利 . 佐 尔 格 案 件 [M]. 聂 崇 厚
              张鼓峰事件后,苏联对于佐尔格小组无线电装置的                            译 . 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179.
              改善需求十分重视,希望佐尔格小组继续提供更多                                [11] みすず書房編集部編 . ゾルゲの見た日本 [M]. 東京:
              重要的情报,且在诺门坎事件期间,急切要求佐尔                            みすず書房,2003 年:164.
                                                [40]
              格发送有关日本对苏作战行动的情报 。可见,斯                                [12]F.W. 狄 金,G.R. 斯 多 利 . 佐 尔 格 案 件 [M]. 聂 崇 厚
              大林并未因对佐尔格的不信任而否定其情报的价值。                           译 . 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187-188.
              经过多方情报的验证后,斯大林最终根据佐尔格的                                [13]F.W. 狄 金,G.R. 斯 多 利 . 佐 尔 格 案 件 [M]. 聂 崇 厚
              建议,制定了正确的对日政策,在避免武装冲突扩                            译 . 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190.
              大化上,与日本达成一致。这一点,在张鼓峰事件                                [14] 林三郎编著 . 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 [M]. 吉林省哲学
              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社会科学研究所日本问题研究室译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综上,从整个国际格局来看,1931-1939 年的                     1979:66-70.

              日苏关系因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复杂曲折。其中,                               [15] 玛·瓦·科列斯尼科娃,米·谢·科列斯尼科夫 . 同
              中日关系和日德关系的影响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三帝国决斗 [M]. 周士琳,冒怀科译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而佐尔格小组的情报活动,牢牢地把握了这些关键                            社,1989:217-223.
              因素,通过影响苏联的对日政策,推动了日苏关系                                [16] みすず書房編 . 現代史資料 24: ゾルゲ事件 4[M].
              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東京: みすず書房,1971:12.
                                                                    [17] 玛·瓦·科列斯尼科娃,米·谢·科列斯尼科夫 . 同
                  参考文献:                                         第三帝国决斗 [M]. 周士琳,冒怀科译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1] 林三郎编著 . 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 [M]. 吉林省哲学              社,1989:226-228.
              社会科学研究所日本问题研究室译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8]F.W. 狄 金,G.R. 斯 多 利 . 佐 尔 格 案 件 [M]. 聂 崇 厚
              1979:25.                                          译 . 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205-206.
                  [2] リヒアルト · ゾルゲ . 獄中手記: ゾルゲ事件 [M]. 東              [19]D. Coox, Alvin, L'Affaire Lyushkov: Anatomy of a Defector[J].
              京: 岩波書店,2003:175.                                 Soviet Studies, Vol.19,No.3,1968:412.
                  [3] リヒアルト · ゾルゲ . 獄中手記: ゾルゲ事件 [M]. 東              [20]D. Coox, Alvin, L'Affaire Lyushkov:Anatomy of a Defector[J].
              京: 岩波書店,2003:175-180.                             Soviet Studies, Vol.19, No.3, 1968:412.
                  [4] 安·安葛罗米柯夫,鲍尼·波诺马廖夫主编 . 苏联对                     [21] 林三郎编著 . 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 [M]. 吉林省哲学
              外政策史(上卷)[M]. 韩正文,沈芜清等译 . 北京:中国人民                  社会科学研究所日本问题研究室译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大学出版社,1988:325.                                   1979:78.
                  [5] リヒアルト · ゾルゲ . 獄中手記: ゾルゲ事件 [M]. 東              [22] 李凡 . 日苏关系史(1917—1991)[M]. 北京:人民出


                                                                                      日本研究·2020 年第 2 期    75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