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Adobe Photoshop PDF
P. 72

东京佐尔格小组与 30 年代的日苏关系



                                ①
              情报人员牛兰夫妇 救出,事后为了不暴露身份,                            变,日本与英美关系的破裂,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
                                                                                                         [5]
              佐尔格离开上海返回莫斯科。                                     战和苏德战争的态度,1941 年夏天的大动员 。从
                  佐尔格回到莫斯科后不久,别尔津决定派他                           内容上看,这部分任务是在新形势下,对前一部分
              去日本进行情报工作,并指派给他两个伙伴,其中                            任务进行的调整和补充,核心内容仍然是日本是否
              一个是日本画家、美国共产党员宫城与德,另一个                            会联合德国进攻苏联。1935 年 7 月,佐尔格前往莫
              是无线电报员,他在柏林认识的伯恩哈特。1933 年                         斯科,并作了短暂停留。以此为分水岭,小组开始
              9 月,佐尔格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                           不断向莫斯科传递高价值的情报。这主要得益于小
              抵达横滨。10 月初,佐尔格在横滨见到了伯恩哈特。                         组自身工作能力的加强和重要情报来源的丰富。佐
              此后,佐尔格又相继与法国共产党员、南斯拉夫人                            尔格从莫斯科回到日本后,新的无线电技师马克
              勃兰科·伏开利克和宫城与德取得联系。1934 年春,                        斯·克劳森取代了之前的伯恩哈特,小组的工作能
              上海佐尔格小组的核心成员尾崎秀实,再次加入佐                            力明显加强。1937 年近卫内阁成立后,尾崎出任首
              尔格的情报队伍,东京佐尔格小组正式成立。筹建                            相顾问,佐尔格从中获取日本政府重要的政治、经
              情报小组的同时,佐尔格也在编织自己的情报网。                            济情报。1938 年,奥特升任驻日大使,佐尔格作为
              他到东京后首先访问了日本外务省情报司司长天羽                            他的秘书在德国大使馆接触到机密文件。小组的情
              英二和德国大使馆,以此为中心,佐尔格结识了许                            报价值因这两个重要的情报出处而显著提高。
              多日本和外国的记者、德国驻东京的外交官和驻日
                                                                     二、日苏边界纠纷与佐尔格小组的情报实践
              武官。其中,名古屋的德国武官尤金·奥特升官迁
              至东京后,与佐尔格来往甚密。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一方面对日本实行“不干
                  据佐尔格在《狱中手记》中所言,小组的任务                          涉”政策,并努力谋求与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可分为两部分。“第一是 1933 年指定的一般性任务                        另一方面不断扩大远东军的规模,加强在远东地区
              和 1935 年授予的相当具体且详细的任务;第二是我                        的防御工作。针对这一军事动向,1933 年 6 月,日
              在日本滞留期间根据所发生的各种事件自主选择的                            本陆军统一意见:鉴于苏联的军事实力,把苏联作
              任务”,且第二部分任务后来被莫斯科认可为“重要                           为假想敌,对苏以自卫为主,迅速整备必要的作战
                       [2]                                           [6]
              且必要” 。其中,第一部分任务主要为:九一八                            能力 。1934 年 2 月,苏联特别远东军司令布柳赫
              事变后日本对苏政策的具体内容;日本陆军和空军                            尔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表示坚持加强对日备战,
                                                                                  [7]
              的改编和强化状况;希特勒掌权后的日德关系、日                            保卫苏联远东地区 。随着日苏两国军备竞赛的加
              本对华和对英美的政策;军部对日本对外政策的影                            剧,双边的紧张局势不断升温。
                   [3]
              响等 。上述任务表明,了解日本侵华的真正意图,                                1935 年 3 月,苏联以 1.4 亿日元的价格将中东
              是当时苏联政府制定合适对日政策的关键。1933 年                         铁路低价转让给伪满洲国,与该铁路相关的工作人
              以来日德两国开始接近,而希特勒在《我的奋斗》                            员也都回国。边境上的情报人员被迫撤回后,苏联
                                    [4]
              中明确表示要进攻苏联 ,美英法等国又有意纵容                            开始加强对伪满洲国边境的警备,以便及时应对边
              日本北上侵犯苏联。因此,苏联急需了解日本的对                            界纠纷。1935-1936 年间,由于日苏双方的军备扩张,
              外政策,确定日本是否会以伪满洲国为基地连同德                           “满”苏、“满蒙”边境的纠纷不断激化,并发展为
              国一起进攻苏联。但在 1933-1935 年间,由于佐尔                      武装冲突。在此期间发生的武装冲突主要有杨木林
              格小组情报活动还处在准备阶段,并没有向莫斯科                            子事件、绥芬河北部地区的冲突事件、金厂沟事件、
              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长岭子事件、乌蛇沟子事件、观月台事件、张殿英
                                                                                    [8]
                  第二部分任务包括:1936 年的二二六事件及其                       事件、达乌兰事件等 。边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苏
              对日本内政的影响,日德同盟,1937 年的卢沟桥事


                  ①  牛兰,原名为雅各布·马特耶维奇·鲁德尼克,牛兰是他在中国的化名之一。牛兰夫妇是共产国际派到上海共产国际远东局
              的联络员,1931 年 6 月被英国警察逮捕,8 月,牛兰夫妇被国民政府引渡到南京。


               70   日本研究·2020 年第 2 期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