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Adobe Photoshop PDF
P. 71
东京佐尔格小组与 30 年代的日苏关系
和民主德国的学者利用大量一手材料,对佐尔格 道义上支持中国,1931 年 9 月 21 日和 25 日,先
及其情报活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考察,产 后在《消息报》和《真理报》发表文章,谴责日
①
生了重要的专门著作 。日本学者的研究始于 20 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为避免与日本冲突,苏
世纪 50 年代,主要着眼东京的佐尔格小组。本世 联对日本侵华实行“不干涉”政策。随着日军逐
纪后,研究视角更为广泛新颖,涉及情报战、太 步占领整个东北地区,为避免日本将侵略矛头指
②
平洋战争、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 ,进一步丰富了 向自己,苏联在坚持“不干涉”政策的同时,多
关于佐尔格小组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佐尔格小组 次提出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被日本以各种
与日苏关系方面,日本学者主要集中在诺门坎事 理由拒绝。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关东军将目标
④
件,对于佐尔格小组与张鼓峰事件的联系,目前 转向中东铁路 ,企图将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彻
还较少涉及。另外,国内学界有关张鼓峰事件的 底清除。1933 年 6 月 26 日,在日本的安排下,伪
一些研究,也说明了张鼓峰事件中佐尔格小组的 满洲国和苏联就出售中东铁路问题开始交涉,但
③
情报对苏联决策的重要作用 ,但未系统论述佐尔 谈判因双方的分歧而始终僵持不下。日军为了打
格小组的情报活动与张鼓峰事件的互动关系。 破僵局,加大对中东铁路的破坏力度,逮捕苏联
因此,本文试图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方面的相关负责人,致使日苏关系愈发紧张。
将 30 年代的日苏关系放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来考 正当日苏双方在中东铁路上的矛盾,导致两
察,并重点观察张鼓峰事件前后佐尔格小组的活 国间可能爆发战争时,苏联的情报人员佐尔格在
动与日苏关系发展轨迹的联系,分析佐尔格小组 东京成立了情报小组。理查德·佐尔格,1895 年
在日苏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日苏关系发展的 出生于俄国高加索地区的巴库,父亲是德国石油
推动作用,初步理清这一时期东亚和欧洲政治形 工人,母亲是俄国妇女。三岁时,佐尔格全家
势的变化对日苏关系影响的脉络。 迁往德国柏林。1914 年佐尔格参加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战后加入德国共产党,1925 年成为苏
一、30 年代初的日苏关系与东京佐尔格小组
联共产党员,在共产国际情报处工作,1929 年
的成立
调入苏联红军情报部第四局扬·别尔津将军部
1931 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对在 下,作为苏联间谍从事情报活动。1930 年佐尔
中国东北拥有巨大利益的苏联产生了直接威胁。 格来到中国,在上海建立一个代号为“拉姆扎”
1932 年 3 月伪满洲国成立,9 月 15 日,日本政府 的情报小组,向莫斯科传递有关中国政治、经
正式承认伪满洲国,并与之签订日“满”议定书, 济和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情报。1932 年 12 月,佐
[1]
日“满”共同防卫苏联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在 尔格小组在莫斯科的指示下,成功将共产国际的
① 这些著作包括:(美)F.W.狄金,G.R.斯多利.佐尔格案件[M].聂崇厚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苏)玛·瓦·科列斯尼科娃,米·谢·科
列斯尼科夫 .同第三帝国决斗[M]. 周士琳,冒怀科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民主德国)尤利乌斯·马德尔.佐尔格的一生[M].
钟松青, 殷寿松译. 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
② 如加藤哲郎.ゾルゲ事件:覆された神話[M].東京:平凡社,2014;杉本幹夫.ゾルゲ事件と大東亜戦争(1)[J].歴史と教育.2006(108);
菅野運四郎.ゾルゲ事件とノモンハン事件の考察 (1)[J]. 在野史論.2002(10);名越健郎.ゾルゲ事件:大戦中の日独枢軸を冷却化[J].2001
(10909)。
③ 如曲晓范,智利疆 .1938 年日苏张鼓峰事件新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赵聪,黄定天 .留希科夫事件之
影响初探[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3);赵聪 . 张鼓峰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④ 中东铁路是沙皇俄国为侵略中国东北而修筑的。1904-1905 年的日俄战争沙俄失败后,被迫于 1905 年签订《朴茨茅斯条约》,将铁
路的南端让给了日本。以长春为界,沙俄控制的北段铁路仍称中东铁路,势力范围为“北满”,日本控制的南端铁路称为南满铁路,势力范
围为“南满”。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放弃并向中国归还中东铁路,但从 1924 年开始,苏联政府主张中东铁路由中苏两国共同经营,“北
满”仍是苏联的势力范围。
日本研究·2020 年第 2 期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