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Adobe Photoshop PDF
P. 76
东京佐尔格小组与 30 年代的日苏关系
外交交涉解决冲突的可能性。23 日,《苏德互不侵犯 关系上不再过于被动。但随着 1933 年纳粹德国的兴
条约》的签订给日本以沉重打击。欧洲大战爆发后, 起,日德两国的接近使苏联开始面临日、德东西两
9 月 9 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向苏联外交人民委 面的威胁。为此在对日政策上,苏联同意出售中东
员莫洛托夫提出停战请求。15 日,双方在莫斯科签 铁路以缓和日苏关系。同时加强对日本的了解,将
署停战协定。 刚从中国回来的情报人员佐尔格调往东京,弄清日
诺门坎事件中,日苏两国均不希望武装冲突扩 本侵华的真正意图,消除日德联合侵苏的可能性。
大为全面战争的特征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在冲 第二,1933—1935 年间,由于佐尔格小组的情
突最激烈的时候,东京方面严格限制关东军,不准 报工作尚未正式起步,未能向苏联提供有价值的情
用飞机轰炸在外蒙的苏军机场。8 月 31 日,苏蒙军 报。1933 年日本退出国联后,没有像列强所希望的
队将日军追击至中“蒙”边境时立即停止战斗 [36] 。 那样北犯苏联,而是逐步地蚕食华北地区,危及列
日军在诺门坎冲突中的惨败表明借助边境冲突迫使 强利益,在国际上开始处于孤立地位。而希特勒在
苏联停止援华的政策已行不通;中国战场对日军的 德国掌权后,在东亚政策上以对华政策为先,向蒋
巨大牵制作用越发显著。日军在张鼓峰和诺门坎挑 介石“剿共”提供军事援助,对日政策较为消极,
衅的接连败退标志着中日全面战争以来,日本对苏 日德交涉并不顺利。为抗衡苏联远东军,关东军的
联“以攻为守”的北进政策宣告失败。加之欧洲局 兵力也在不断强化。1935 年出售中东铁路后,苏联
势的剧变迫使日本在对苏政策上进行全面调整,日 加强边境防御,日苏军队在“满”苏、“满蒙”边境
苏两国再次回到互不侵犯条约的交涉上来。1941 年 的纠纷不断,双方的对抗进一步加剧。
4 月,双方最终缔结了《日苏中立条约》。而苏联在 第三,1936 年以来,佐尔格小组提供的高价
这两次边境冲突中的强硬态度与佐尔格小组提供的 值情报赢得莫斯科的肯定,推动了苏联对日积极政
情报是分不开的。尽管斯大林对该情报产生了不少 策的形成。日德反共协定签订后,苏联对日本的态
怀疑,但其他情报机构和日本政府、军队的动向, 度日趋强硬,日本全面侵华后,苏联积极援华抗
反复验证了佐尔格情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使 日,但斯大林不希望日苏关系彻底恶化,在北库页
苏联及时了解了日本的对外政策和日德关系的进展, 岛权益和渔业问题上仍对日本保持交涉态度 [37] 。日
最终成功避免了与日德两国同时交战的窘况。 本妄图在短期内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陆军强烈
叫嚣北进、通过边境冲突向苏施压以中止苏联援华。
结论
1938 年 2 月,德国为了推进中欧计划,与日本进行
30 年代日苏关系演变的过程中,东京佐尔格小 军事同盟谈判。英法为避免战争一味地对德日让步,
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小组成立后为苏联提供的诸 无视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此时苏联正处于大清洗
多情报,使苏联的对日政策日趋合理和成熟,在当 的盛期,斯大林尚未做好对德、日作战的准备。张
时绥靖之风盛行的国际格局下,有效地遏制了日本 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期间,英法的绥靖政策达到
的侵略企图。从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来看,东京佐 顶峰。斯大林深信英法有意将德、日的威胁引向苏
尔格小组与日苏关系的相互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 联,因而极力避免对日本开战,并着手与德国谈判
几个方面。 以求自卫。日本为摆脱国际孤立的困局,推动日德
第一,1933 年东京佐尔格小组的成立是此前的 同盟的建立,急需借武装冲突对苏施压。但日军主
日苏双边交涉失败后,苏联对日新政策的一个重要 力深陷中国战场,无法与苏联交战,因而日本方面
内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全境,作 严格控制武装冲突的扩大化。苏联主要通过佐尔格
为侵华和反苏的根据地。西方列强对日本侵华采取 小组等情报机构,获知了日本不希望武装冲突扩大
纵容态度,并有意诱导日本继续北上进攻苏联。苏 化的意向后,借用这两次武装冲突基本打消了日本
联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在“不干涉”政策的基础上, 北进的念头,粉碎了“东方慕尼黑”的阴谋。
谋求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提议遭到日本 不过,斯大林对佐尔格小组的许多情报并未立
的拒绝后,苏联不断强化远东的军事防御,在对日 即完全信任。当佐尔格在报告中表明反共协定暂时
74 日本研究·2020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