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20200422
P. 9

中美家庭教育理論與實務之探究



                   家庭倫理的「愛心」表達的行為和方式有別,《弟子規》在總敘中云: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

                   學文」。也就是:(1)「父慈-父母對子女,要慈愛,深篤的愛;(2)子孝


                   -子女盡心侍奉父母,要逆來順受」;(3)「兄友-兄姐以同輩的愛心對

                   待弟妹;(4)弟恭-弟妹對兄姊的愛需恭敬」。(四)姻親之間情感親疏有

                   別:父親的兄弟稱伯叔,是自己人;母親的兄弟稱舅舅,為外戚,以

                   示差異。(五)家族成員發生鰥寡孤獨,依賴家族資源和支持。因此家

                   族主義取向的華人家人關係和家庭倫理,便與個人主義取向的西方國

                   家不同。

                   貳、美國家庭教育的特色

                        工業革命後建國的美國文化,是典型個人主義的代表,與德國、

                   猶太或義大利人較重視家庭和家人關係的情形有別:(一)家庭成員重


                   視個人獨立能力與為自己負責;(二)家人之間只有一個「愛」字,沒

                   有人倫位階的權力差異,也沒有區分表達愛的行為與方式;(三)家庭

                   中男女平權,順從不重要,獨立能力更重要;(四)沒有養兒防老的觀

                   念,個人發生鰥寡孤獨的困境,則依賴社會福利資源(Sophie Shue Pi

                   Woo, 1989)。所以,美國家庭教育孩子的四種特色是:(1)開拓創新

                   精神,(2)很強的自立能力,(3)適應市場經濟的頭腦,(4)適應社

                   會環境的本事(李子銀,2007),以及(5)重視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與華人重視家人相互依存不同。因此家族主義取

                   向的華人家人關係和家庭倫理-孝悌謹信,便與個人主義取向的美國

                   重視獨立負責的文化不同。美國家庭教育在(一)更新家庭教育觀念,

                   (二)重視全面發展和(三)注重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對於中國的

                   家庭教育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黃小勇 、黃菜方,2009)。

                   叁、台灣社會的蛻變

                        台灣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造成(一)大家庭解構,核心家庭居首,

                   嚴謹的位階與權利受到衝擊;(二)雙薪家庭居半數以上,家庭中兩性



                                                                                                     7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