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12cases
P. 8
原來就應該不一樣
「不一樣的教育」,用這樣題目的文章、書籍、研討會、政策倡議,很
多;遍佈陸、港、台。有這樣的題目,而這樣的題目又為人們接受,說明人
們厭倦了大家看慣了的「教育」,很期望我們的教育可以「不一樣」。
但又不是一般的「厭舊貪新」,想換換花樣。我常說,學習是人的天
性,教育卻不是!教育是成人們為年輕人設計的、有系統的學習。這種設
計,當然是根據人們對人類學習的理解,但也會因為對人類學習理解的不透
徹,或者是時移世易,原來的設計符合不了時代的需要,我們面臨的也許就
是後者。
人,生下來本來就不一樣:他們的體態會不一樣,他們的臉孔會不一
樣,他們會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情緒、不一樣的性格……即使是同
一個家庭、一樣的學校環境、吃同一樣的東西,兩個孩子,也會長得很不一
樣。那本來是人之常情,毫不奇怪。然而,偏偏在教育,我們往往對不同的
孩子,給予同一個課程、經歷同一個過程、面對同一批教師……卻期望他們
得出同樣的結果。我們用同一個考試來測評他們,由此得出成、敗、高、低
的判斷。但是實際上,他們是不一樣的人,不可能產生同樣的學習結果。
這也許是「不一樣的教育」的第一個「不一樣」。也就是:不同的學
生,應該有不一樣的教育,包括不一樣的學習目標、不一樣的學習內容(課
程)、不一樣的學習過程,然後得到不一樣的學習結果,這本來是天經地義
的事。
有這個「不一樣」,也就是多元多樣的、因人而異的、因材施教的學習
途徑,就會有其他的「不一樣」。或者說,環顧所有「不一樣」的教育,背
後都會有「多元化」、「個別化」、「個性化」的元素。
承認個人、尊重個人,這應該是任何教育改革的起點。因為我們的教
育,我們的學校制度,是工業社會頂峰時期出現的,也大概是按照工業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