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12cases
P. 12

民間實踐:
                            十二道不一樣的教育實驗




                                程介明教授認為,不同的學生,應有不一樣的教育。「教育是成人為年
                            輕人設計的、有系統的學習。……但也會因為對人類學習理解的不透徹,或
                            者是時移世易,原來的設計符合不了時代的需要……」、「……而過時的學
                            校制度,也不再能保障年輕人有可期的未來……」

                                你可能會說:「教育如果人人『不一樣』,那怎麼考試?!」

                            尋回教育的初心
                                教育不是「贏在起跑線」、你輸我贏的競爭,教育也不止一條路。我們
                            想請你先看這本書,理解香港有不少教育持份者正在努力耕耘,讓教育減少
                            標籤,還學生最基本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每一道教育實驗的初心,是為了照顧和回應不同學生的需
                            要;每個實驗中都融合了自主、正向和體驗的元素,也需要學
                            校、老師、家長和社區的高度協作,一起釋放孩子的多元潛能。

                                為了方便閱讀,我們在書中就這些學校的創新實驗作出了大體分類。


                                有學校展示了自主學習的可能性。朱子穎校長在校內創造平台,讓孩
                            子實現夢想,學校下午不上「正規」課,推動「DreamStarter  啟夢者計劃」,
                            培育小孩子的企業家解難和創新精神。同學亦大膽嘗試,創作「智能流浪貓
                            屋」,為流浪貓設計自動餵食器!
                            創新教育由你我開始
                                徐俊祥校長得悉,香港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於全球排名倒數第二,於是
                            成立「親子讀書會」,由家長帶領、老師協助,進行「夜宿圖書館」、「往
                            塔門寫牛*」等活動;更以繪本取代原有的學科內容,讓學生實踐多元的生活
                            體驗。學校裡還有一塊田,同學們能種米、養蝌蚪,以「耕作」學習與生活
                            結合的科學與科技。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