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湘西龙正忠花开四季01
P. 22

花开四季 • 学习成就梦想


            气是如此的清新,有春日的温馨、夏日的热情、秋里的丰盈,又有冬日的宁静。                                                              我之所以读了六年,是因为我读了两个一年级,第一个一年级时,只到过学校几
            反正这风,似乎是给每一个人特制的。                                                                                天,其它的时间基本上是逃学!要说厌学,我可是有“名气”的!直到现在,我

                                                                                                             从来没有歧视、憎恨任何一个厌学的孩子,总是想办法帮助他完成学业。看到厌
                 很久没有呼吸这样的空气了,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已经习惯于呼吸这里清新
                                                                                                             学的孩子,就看到了小时的自己。
            的空气。我到过东北,到过草原,到过海边,到过天涯海角,到过西藏……这些
            地方确实很美,有时美得令人窒息。然而与我的家乡比,我喜欢我的家乡,因为                                                                  行走在小时上学的路上。说是路,其实是田埂。走的人多,那时的田埂光溜
            在我的身体里,已经融进了这里山山水水的“基因”,让我无法忘却,也无法太                                                              溜的。现在几乎找不到路了,行人基本上走水泥道。现在葫芦小学据说只开设一

            久地离开。                                                                                            到三年级,其它的年级到吉卫镇上读,学生大幅减少,当年的上学路也不成路了。

                 田里的谷子有的已经金黄,有的半黄,有的正在打谷,有的还要等待。                                                                 野草漫过曾经的上学路,路上的故事却不曾丢失。离学校比较近的最大的一
                                                                                                             丘田,已经种上了烟草,很多年前,我奶奶送我上学,到这里后,奶奶就回去了,
                 小时候,印象中人们打谷,要抢时间和天色,基本上是“合作社”的形式,
                                                                                                             我看着奶奶的背景稍远,一转身就钻入田里的紫云英堆里——逃学!
            这种“合作社”是自发组成的。用的人力打谷机,几家人组合在一起,看谁家的
            谷子先熟了,就集中先收谁家的谷子,这家人只要负责大家的伙食就行了,不存                                                                  学校的地盘没有变,周围打上了高高的围墙。学校里原来的东西,只剩下两
            在什么工钱的事。后来,打工的人多了,青壮年出去得多,他们在外地打工得到                                                              棵树。一棵是枇杷树,我们小的时候这么大,现在还是这么大;一棵是老柳树,
            的钱,远比种田多得多,这种“合作社”渐渐解体,大家不再集中打谷,各家自                                                              我们小的时候这么大,现在还是这么大。
            己请工,肯定要付工钱。这样的好处在于:劳力不在家的,不欠别人的情;劳力
                                                                                                                 非常理解一些老人,为什么要去找很多年前的东西,通过这些“物”,找回
            在家的,可以到附近找点工钱,工效反而更高,只是人情更淡了,还丢下了一批
                                                                                                             自己的曾经的时光。所以不论哪个地方,不要轻易地改变这些“物”,你或许认
            批的留守儿童。
                                                                                                             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而在某些人或某个人的心中,就是某段“历史”的全部!
                 后来,用上了汽油机带动的打谷机,比人力更快。到了现在,直接请专业的
                                                                                                                 我们小时候读的书不多,只几本,这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我们那时玩
            收割机了,收割一亩的水稻,200 来元成本,十多分钟,还可以马上吹干净、装袋,
                                                                                                             得多,身体绝对比现在的孩子好,体验比现在的孩子深,动手能力远在现在的孩
            效率远远比原来的人力、半机械要强很多倍。
                                                                                                             子之上,生活比现在的孩子幸福。在教育功利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或许,我们
                 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我还是怀念着“低效”                                                          的教育应该回归,回归到哪里去?我们又如何回归呢?
            的工作方式,有浓重的“人情味”。
                                                                                                                 家乡的秋日,孩子们收获什么?有美好的童年吗?我们是有的,还很快乐!
                 我们两个村间的小水溪早就被人为地改变了模样。这里原来地处洼地,只要
                                                                                                                 我的家乡,在悠然的蓝天下。在这里,我度过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每一根土埂,
            下大雨,就会有几天的积水,淹埋一些水田。为改变这种局面,上级拨款把小水
                                                                                                             每一块稻田,都收藏着我们孩时的秘密。学校附近的稻田,是我读一年级时与堂
            溪挖深,挖宽,再在古牛洞口边打了一个 2000 多米的导水涵洞,把水排到邻近
                                                                                                             哥逃学的“天堂”!那时的春天,田里长着大片的紫云英。“风吹稻花香两岸”,
            的补抽乡,再经补抽乡流到大龙、吉首去。
                                                                                                             当我听到这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家乡的稻浪。老柳树还是 40 多年前的模样。
                 原来的小水溪藏着我们太多的记忆,包括掉进水溪里的事,都成了美丽的故                                                           追忆童年,愉悦欢颜;放眼当下,没有了幸福童年的孩子们将如何健康成长……
            事。可惜,小溪已经躲进了记忆里,现在的排水渠,已经不是原来的小溪。

                 我没有捉鱼的闲情,想寻找儿时的雅趣。

                 葫芦小学就在旁边——我曾在那里读了 6 年书。我们那个时代小学只有五年,



            16                                                                                                                                                                      17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